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洋地黄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地位的再评价

洋地黄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地位的再评价

摘要

@@ 洋地黄作为传统的正性肌力药,已应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200余年,但对其使用价值及安全性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一批随机化、对照、双盲、大规模、设计严密的临床研究提供了大量有力的证据,为正确评价及应用洋地黄奠定了基础.一、洋地黄治疗心力衰竭的机制1.实验室的研究证明,洋地黄是通过抑制心力衰竭心肌细胞膜Na+/K+-ATP酶,使细胞内Na+水平升高,促进Na+-Ca2+交换,细胞内Ca2+水平提高,从而发挥正性肌力作用.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洋地黄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过分归因于正性肌力作用.近年来发现洋地黄的作用部分是与非心肌组织Na+/K+-ATP酶的抑制有关,副交感传入神经的Na+/K+-ATP酶受抑制,提高了位于左心室、左心房和右心房入口处、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抑制性传入冲动的数量增加,进而使中枢神经系统下达的交感兴奋性减弱.此外,肾脏的Na+/K+-ATP酶受抑制,可减少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增加钠向远曲小管的转移,导致肾脏分泌肾素减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