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建筑创作》 >大自然、建筑与人之间的距离

大自然、建筑与人之间的距离

         

摘要

这是位于枥木县小山市的小型私立美术馆.业主要求为已故父亲田先生的收藏提供一个房间,同时还要做一个谁都能轻松来访的沙龙式咖啡厅.地块的位置紧挨着道路,周围绿色很少,交通更是混杂.因此,我想到用树林把这个地块打造成适合欣赏绘画的静谧场所.于是,选出六棵大树几乎以格子状排成三个列来进行种植,确保每棵树所受阳光均等,同时也确保将来它们能充分覆盖地块上空,就像以前的日本民宅中利用庭院树木形成良好的室内环境一样,地块北侧种上常绿树确保冬天遮挡北风,南侧种上落叶树达到夏天遮阳、冬天通透的效果,并在每个不同场所种上不同种类的树木,建筑就在树木间巧妙而立.最内侧的两列树木中间安排展厅,咖啡厅避免用门去分隔,而是用平面去弯曲地、面抬高的方式与展厅缓慢分区,为了避免建筑与树脂、树干和树根冲撞,立体测量所选树木的下端树枝并做电脑分析,同时也充分考虑遇强风时的摇晃程度后,决定了建筑的形状.建筑可以视为夹在室内与室外之间的不同空间的重叠集合.那么在这里我们通过让建筑极力靠近树木,让树木作为连接到内墙、隔材料、防水材料、外墙的一层空间来发挥作用.这一层膜在不同的季节遮阳挡风、用蒸发效果控制加温、冷却,吸收二氧化碳和废气、呼出氧气和具有药理作用的芳香,温柔地环抱着建筑和生活在其中的人.

著录项

  • 来源
    《建筑创作》 |2011年第9期|82-93|共12页
  • 作者

  • 作者单位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