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生态学报》 >闽江口芦苇与短叶茳芏空间扩展对湿地土壤磷赋存形态的影响

闽江口芦苇与短叶茳芏空间扩展对湿地土壤磷赋存形态的影响

         

摘要

选择闽江口鳝鱼滩的芦苇湿地、短叶茳芏湿地以及芦苇与短叶茳芏空间扩展形成的交错带湿地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湿地土壤磷赋存形态的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不同湿地土壤中各形态磷含量整体表现为HCl-Pi> NaOH-Pi>Residual-P>NaHCO3-Pi>NaOH-Po>Sonic-Pi>Resin-Pi>NaHCO3-Po.其中,难分解态磷占TP的比例最高(Resin-Pi、NaHCO3-Pi、NaHCO3-Po),为48.3%-51.1%;中等易分解态磷次之(NaOH-Pi、NaOH-Po、Sonic-Pi、Sonic-Po),为37.4%-38.8%;而易分解态磷最低(HCl-P、Residual-P),为11.5%-12.9%.交错带湿地土壤中易分解态磷、中等易分解态磷和难分解态磷含量相对于纯群落湿地均发生了明显改变,其值相比芦苇湿地分别提高了10.6%、19.2%和22.6%,相比短叶茳芏湿地分别提高了1.6%、11.5%和16.6%,原因主要与二者空间扩展过程中交错带湿地土壤的理化性质特别是粒度组成、pH以及Fe、Al含量均较纯群落湿地发生明显改变有关.芦苇与短叶茳芏的空间扩展整体改变了湿地土壤的全磷(TP)含量和储量,相对于芦苇湿地和短叶茳芏湿地,交错带湿地土壤的TP含量分别增加了20.0%和7.1%,而磷储量分别增加了12.0%和18.0%.研究发现,芦苇与短叶茳芏的空间扩展不但改变了湿地土壤中磷的赋存状况,而且亦可能改变不同磷形态之间的转化.交错带湿地土壤磷赋存状况有助于缓解芦苇与短叶茳芏空间扩展过程中对磷养分的竞争压力,从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交错带湿地系统的相对稳定.

著录项

  • 来源
    《生态学报》 |2020年第21期|7553-7566|共14页
  •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福州 350007;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福州 350007;

    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福州 350007;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福州 350007;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亚热带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福州350007;

    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福州 350007;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福州 350007;

    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福州 350007;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福州 350007;

    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福州 350007;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福州 350007;

    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福州 350007;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福州 350007;

    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福州 350007;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福州 350007;

    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福州 350007;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福州 350007;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磷形态; 空间扩展; 芦苇湿地; 短叶茳芏湿地; 闽江口;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