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准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PPP模式研究
【6h】

准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PPP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 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准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的PPP模式选择

2.1 准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

2.1.1 城市基础设施

2.1.2 准经营性

2.2 PPP模式概述

2.2.1 PPP模式概念

2.2.2 PPP模式典型结构

2.2.3 PPP模式分类

2.3 PPP模式选择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准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私人部门投资回报率分析

3.1 私人部门融资的资金结构

3.1.1 银行贷款

3.1.2 股本金

3.2 投资回报率的测定

3.2.1 股本金的投资回报率要求

3.2.2 银行贷款的资本成本

3.2.3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3.2.4 项目评价-NPV净现值模型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准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私人部门的融资方式分析

4.1 基本融资工具

4.1.1 项目贷款

4.1.2 债券

4.1.3 股权

4.1.4 信托

4.2 创新融资工具

4.2.1 基金

4.2.2 永续债和优先股

4.2.3 资产证券化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综合管廊的PPP模式实证研究

5.1 综合管廊的基本属性

5.1.1 综合管廊的基本概述

5.1.2 综合管廊的经济属性

5.1.3 综合管廊的准公共物品属性

5.2 综合管廊的PPP模式选择

5.2.1 PPP模式下综合管廊的主要因子

5.2.1 可行性分析

5.2.2 综合管廊的PPP模式

5.3 实证分析.昆明市彩云路、广福路地下综合管廊

5.3.1 昆明市彩云路广福路地下综合管廊概述

5.3.3 资金结构

5.3.4 相关数据

5.3.5 投资回报率分析

5.3.6 项目评价

5.3.7 创新融资渠道分析-永续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及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展开▼

摘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时期。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需要基础设施作为支撑,也就是说,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成为推动城镇化进程、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推手。在传统认知上,基础设施建设一般是由政府通过财政拨款进行筹资,后期由政府主导建设并实施监管的。但由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所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也在不断加大,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日益凸显,传统模式下以政府为主导的融资确已难以满足其需求。公私合营,即PPP模式,其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以合资、独资、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而在众多投资模式中脱颖而出,将会逐步取代以政府为主导的投资模式,成为各方政府的新选择。准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作为基础设施中的一类,其兼具公共物品属性和私人物品的特点,具有极强的社会性,但自身经济效益并不明显,收益往往难以弥补成本。虽有收费机制和潜在的利润,但前期投入大,项目收益只能弥补部分成本,对社会投资者缺乏吸引力,其面临的社会融资难度尤其巨大。在此类基础设施建设中采用PPP模式,有效引入社会资本的同时缓解政府资金压力,即本文研究的对象:“准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PPP模式”。
  本文从微观角度,私人部门融资方式入手,主要研究三个问题:
  1、合理的PPP模式是否能够有效缓解政府部门财政压力、降低债务风险的问题;
  2、在PPP模式下是否对私人部门具有投资吸引力的问题;
  3、融合金融创新,拓宽私人部门融资渠道是否能增强私人部门投资吸引力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首先从城市基础设施的理论研究出发,对基础设施的概念及性质进行简单的概述,通过深入分析,进一步将基础设施分成非经营性、经营性及准经营性基础设施三大类,为准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的PPP模式选择奠定基础。在第二章对PPP模式的内涵及基本结构形式进行剖析,对PPP模式进行分类,与基础设施的分类相呼应,并具体阐述了BOT、TOT等常见的PPP模式。在第三章,从私人部门入手,分析准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私人部门的投资回报率问题。通过对私人部门的资金结构的分析,区分对银行贷款和股本金投资回报率的要求,进一步计算加权资本成本。在第四章,论述了私人部门的融资渠道,介绍了传统的以银行贷款、债券、股票、信托为主的融资方式和当前创新的融资渠道,如基金、优先股、永续债等。为私人部门拓宽其融资渠道提供思路。文章最后,对综合管廊进行实证研究,实证分析综合管廊的PPP运作模式,私人部门的投资回报率以及可供选择的融资渠道等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