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日语提示助词研究——以“ダケ、バカリ、シカ”为中心
【6h】

日语提示助词研究——以“ダケ、バカリ、シカ”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外文摘要

绪论

一.选题目的

二.先行研究

三.研究对象

第一章 提示助词研究

第一节 提示助词的句法特征

一.分布自由性

二.任意性

三.连体句内性

四 非名词性

第二节 提示助词的语义特征

一.自者·他者

二.主张·暗示

三.肯定·否定

四.断定·想定

第二章 「ダケ、バカリ、シカ」的句法特征比较

第一节 被提示要素的异同

一.格成分

二.副词性成分

三.分句成分

第二节 “共起”成分的异同

一.与否定的“共起”特征

二.与时态的“共起”特征

三.与语气的“共起”特征

第三章 「ダケ、バカリ、シカ」的语义特征比较

第一节 「ダケ、バカリ、シカ」的基本语义特征

一. 「ダケ」的“自者-肯定·他者-否定”特征

二. 「バカリ」的“自者-肯定·他者-否定”特征

三. 「シカ」的“自者-否定·他者-肯定”特征

第二节 「ダケ、バカリ、シカ」的语义特征异同

一.使用目的的异同

二.视点角度的异同

三.条件句中的异同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提示助词由系助词与副助词发展而来,是日语中独有的语法概念。提示助词是指在句中提示各类要素,揭示所提示要素与其他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词语。一般情况,将「だけ、げかり、しか、のみ、も、まで、さえ、すら、でも、くらぃ、など、こそ、は」等纳入提示助词的语法范畴。
   日语的提示助词中,有表达“将所提示的要素与其他要素区分,表示其唯一性”的限定意义的提示助词。现代日语中的「ダケ、バカリ、シカ」即被视为表示此种限定意义,被纳入“限定提示助词”这一意义范畴。
   本文主要从句法学、语义学等角度对「ダケ、バカリ、シカ」进行剖析,同时添加仍有待发展的认知要素,考察三者的句法特征、语义特征差异。
   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以及先行研究成果等。笔者从提示助词的先行研究中整理出了限定提示助词「ダケ、バカリ、シカ」的研究综述,并且详细介绍了几位有代表性的学者的研究。
   第一章主要介绍提示助词整个体系共同的句法特征、语义特征。总体而言,所有的提示助词都具有“分布自由性”、“任意性”、“连体句内性”以及“非名词性”这四大特征。同时,本章还详细介绍了提示助词的语义体系。提示助词的语义体系原则上由“自者·他者”、“主张·暗示”、“肯定·否定”以及“断定·想定”这四组八个基本特征组合而成。
   第二章分为两节。第一节通过论述三者提示格成分、副词性成分以及分句成分时的不同情况,区分了三者所提示要素的异同。大致来看,「ダケ、バカリ」提示格成分时,出现在格助词前后均可,而「シカ」则一般出现在格助词后。三者提示副词性成分时也呈现出差异,「バカリ」不能提示副词性成分,而「ダケ」与「シカ」均能提示副词性成分,但是只有「シカ」能够提示表示状态和结果的副词性成分。「ダケ、バカリ、シカ」在提示分句时,三者都能提示引用分句、时间分句以及目的分句,但是只有「シカ」能提示状态分句第二节则是从与否定、时态以及语气的关系三个方面来论述三者的“共起”成分异同。在与否定的“共起”方面,总体来讲,「ダケ」与肯定谓语、否定谓语都能“共起”,而「シカ」只能与否定谓语“共起”,「バカリ」则容易与肯定谓语“共起”,很难与否定谓语“共起”。在论述与时态的“共起”时,「ダケ」的“作用域”中能够出现过去时态,而过去时态只能出现在「シカ」的“作用域”以外或者“子句「補文」”内。同时,「バカリ」虽然能够出现在过去时态的句子中,但是不能直接接续在「タ」形谓语之后。在与语气的“共起”方面,总体来讲,与「シカ」「バカリ」相比,「ダケ」更加主观,因此能够“共起”的语气限制也更多。「ダケ、バカリ、シカ」三者都能与否定命令语气“共起”,但是只有「ダケ」能与肯定命令语气“共起”。关于意志语气,「ダケ」与肯定意志语气、否定意志语气“共起”都没有问题。与此相对,「シカ」不能与肯定意志语气“共起”,而「バカリ」若出现在否定意志语气的句子中,则不太自然。
   第三章则是本文的重中之重。第一节利用提示助词语义体系的四组八个基本特征,阐明了「ダケ、バカリ、シカ」三者的基本语义特征。「ダケ」的基本语义特征为“自者-肯定·他者-否定”,「バカリ」与「ダケ」相同,亦为“自者-肯定·他者-否定”,而「シカ」的基本语义特征为“自者-否定·他者-肯定”。第二节从使用目的、视点角度以及位于条件句中这三个角度来辨别三者的语义差异。「ダケ、バカリ、シカ」三者虽然均表示限定含义,但是只有说话人使用「ダケ」时,其第一目的为限定,是在句中“成为问题「問题となてぃる」”的“范畴「カテゴリ一」”中,限定说话人明确意识到的“范畴「カテゴリ一」”,而说话人使用「シカ」的主要目的在于表达“期待和预测的要素没有使该命题成立”的不满和遗憾心情。与此相对,说话人使用「バカリ」时,表达的则是被明示的要素在观察的范围中出现很多次,从而派生出限定意义。同时,三者的视点也不一样,「ダケ、バカリ、シカ」三者分别为“单个视点”、“综合视点”以及“双重视点”。此外,三者位于条件句中时亦呈现出差异。「ダケ」位于条件句中时,与表示“最低条件”的「サエ」含义相同,带有“他者-不要”的含义。与「ダケ」不同的是,当「シカ」位于条件句的前一分句内时,条件句的后一分句必须为否定含义的句子,这与其使用目的有关系。同时,由于「バカリ」是以“事物「モノ」”或“事「コト」”的存在为前提,并且在“事物「モノ」”或“事「コト」”很多的语境中使用,因此出现在条件句中不太合适。
   结语部分归纳了本论文的主要结论,并提出研究中未尽的课题。
   总之,本文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较多的实例分析,探讨「ダケ、バカリ、シカ」三者的异同点,力求帮助日语学习者提高使用三者的准确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