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功能对等理论视阈下的芥川龙之介文学译本探析——以鲁迅的《罗生门》译本为例
【6h】

功能对等理论视阈下的芥川龙之介文学译本探析——以鲁迅的《罗生门》译本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译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研究目的

1.2研究对象和方法

1.3研究意义

1.4先行研究

1.4.1对于奈达“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先行研究

1.4.2 对于鲁迅译本的先行研究

第二章 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

2.1奈达及其翻译理论

2.2“功能对等”理论

2.2.1“功能对等”理论的含义

2.2.2“功能对等”理论的标准

第三章 鲁迅与芥川龙之介文学

3.1鲁迅对翻译文本的选取

3.2芥川龙之介及其文学

3.3鲁迅与芥川龙之介文学

第四章 “功能对等”理论视阈下的鲁迅译本探析

4.1 从词汇角度的分析

4.1.1状语的翻译

4.1.2定语的翻译

4.1.3谓语的翻译

4.2 从句法角度的分析

4.2.1语序

4.3 从语篇角度的分析

4.3.1人物描写的分析

4.3.2环境描写的分析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世界文明的发展史表明,翻译是世界不同民族相互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促进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与进步。中日两国作为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中日之间文化交流的历史可以上溯到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而在国家间各领域合作日益紧密的今天,两国的文化交流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是“新思潮”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素以“理智技巧派”著称,在历史小说领域中,独辟蹊径,借古讽今。芥川龙之介不仅在日本具有很高的文学地位,其文学作品也受到了中国众多读者的推崇。而其中《罗生门》是最完美的体现作家创作风格的早期代表作。它题材新奇,构思精深,堪称是别具一格的短篇精品。在中国已有鲁迅译本、文洁若译本、林少华译本等七个版本。而其中,鲁迅可以说是国内芥川文学翻译的第一人。
  《罗生门》的鲁迅译本作为中国最早的《罗生门》中文译本,至今还很少有对其翻译风格进行详细探究的学术论文,因此本人拟在“功能对等”理论的视阈下,分别从词汇、句法和段落三方面对《罗生门》的鲁迅译本进行探究。本论文通过对鲁迅文学译本的分析、解读,来促进翻译学习者翻译水平和译本分析能力的提高,并为国内日本文学翻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借用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分析工具,分别从词汇、句法以及语篇三个角度,通过与林少华译本的对比分析,探讨鲁迅译本的翻译风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