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第一部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后aGVHD的作用研究;第二部分成人稳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自体移植的临床研究及相关预后因素
【6h】

第一部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后aGVHD的作用研究;第二部分成人稳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自体移植的临床研究及相关预后因素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部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后aGVHD的作用研究

摘要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自体移植的临床研究及相关预后因素

摘要

引言

病例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 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抑制机制及与GVHD的研究

综述二 HLA-G与移植物抗宿主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附录一 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附录二 主要溶液的配制

附录三 英文缩略词注释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后aGVHD的作用研究
   [目的]
   1、构建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模型。
   2、回输供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探索骨髓MSCs在预防allo-BMT后aGVHD的作用。
   [方法]
   用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完全不合的纯种近交系小鼠[供鼠为雄性C57BL/6(H-2b)鼠,受鼠为雌性BALB/c(H-2d)鼠]建立异基因骨髓移植动物模型。随机分6组,第1组为对照组(B+S组),即移植过程中未回输供鼠骨髓MSCs组;第2、3、4组为实验组,即在移植的不同时间回输不同剂量的供鼠骨髓MSCs,d0组即移植当日回输5×105个供鼠骨髓MSCs,d2-1组和d2-5组即移植后第2天分别回输1×105个和5×105个供鼠骨髓MSCs;第5组为未移植组(PBS组),即单纯照射组;第6组为单纯骨髓移植组(BM组)。观察各组小鼠骨髓移植后aGVHD的出现情况及生存时间;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骨髓移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植入率;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小鼠骨髓移植后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L-2和Th2型细胞因子IL-4的表达水平。
   [结果]
   1、受鼠在接受总剂量8.5Gy的137Cs射线全身照射(TBI)后4-6h内经尾静脉回输4×106个供鼠骨髓细胞和7×106个供鼠脾细胞混合细胞悬液,可在移植后2周左右开始出现比较典型的aGVHD临床表现。
   2、出现aGVHD的对照组(B+S组)小鼠的生存时间为(22.25±4.18)d,而3组实验组中,d0组小鼠的生存时间为(19.73±2.61)d,d2-1组小鼠的生存时间为(26.44±3.47)d,d2-5组小鼠的生存时间为(27.62±5.28)d。同B+S组小鼠相比,d2-5组小鼠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两组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0.006)。
   3、d2-5组、d2-1组小鼠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评分始终低于B+S组。在移植后+16d,d2-1组小鼠的GVHD评分与B+S组小鼠有显著性的差异(1.89±0.33 VS2.57±0.79,P=0.037),d2-5组小鼠的GVHD评分与B+S组小鼠有显著性的差异(1.92±0.28 VS2.57±0.79,P=0.017);在移植后+20d,d2-1组小鼠的GVHD评分与B+S组小鼠有显著性的差异(3.78±0.83 VS5.43±0.78,P=0.006);在移植后+27d,d2-5组小鼠的GVHD评分与B+S组小鼠有显著性的差异(7.00±1.5 VS8.50±0.71,P=0.038)。
   4、移植后各组小鼠外周血H_2b阳性细胞百分率均在95%以上,异基因骨髓细胞植入成功。
   5、移植后各组小鼠外周血CD3+CD4+T细胞比例降低,CD3+CD8+T细胞比例增高,导致CD4+/CD8+比例倒置。在移植后+2w,d2-5组小鼠外周血CD3+CD4+T细胞比例低于B+S组小鼠,而CD3+CD8+T细胞比例高于B+S组小鼠,CD4+/CD8+比例倒置更明显,但是两组无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0.057)。
   6、移植+2w后,d2-5组小鼠血清中的IL-2水平低于B+S组小鼠,而IL-4水平则高于B+S组小鼠,但是两组间各个时间点均没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
   [结论]
   1、成功构建了C57BL/6→BALB/c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aGVHD模型。
   2、移植后第2天回输供鼠骨髓MSCs,可以改善受鼠的aGVHD症状,延长受鼠的生存时间。
   3、移植当天回输供鼠骨髓MSCs,并不能延长受鼠的生存时间。
   第二部分: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自体移植的临床研究及相关预后因素
   [目的]
   1、回顾性分析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的疗效。
   2、探讨相关的预后危险因素。
   [方法]
   对2001年11月至2012年1月于我院移植中心行auto-HSCT的86例成人ALL患者进行随访,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及单因素预后分析,COX回归模型评估独立预后因素。
   [结果]
   1、可评价疗效的81例行auto-HSCT的成人ALL患者中,标危组47例,高危组34例。
   2、标危组患者1、3、5、10年无病生存率(LFS)分别为(82.3±5.7)%、(76.9±6.5)%、(74.1±6.8)%、(67.4±8.9)%;累积复发率(RR)分别为(13.6±5.2)%、(21.6±6.4)%、(24.5±6.8)%、(31.3±9.0)%。高危组患者1、3、5、10年无病生存率(LFS)分别为(55.8±8.9)%、(39.8±9.3)%、(39.8±9.3)%、(39.8±9.3)%;累积复发率(RR)分别为(38.8±9.2)%、(56.4±10.0)%、(56.4±10.0)%、(56.4±10.0)%。
   3、诊断T-ALL、初诊时WBC≥30×109/L、乳酸脱氢酶(LDH)增高、融合基因TCR呈阳性及移植物来自骨髓则均为影响预后的不良因素,进一步应用COX多因素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显示移植物来自骨髓是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
   [结论]
   成人ALL患者如果没有合适的供者,auto-HSCT也是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