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瓣膜植入术后人工瓣膜——患者不匹配
【6h】

瓣膜植入术后人工瓣膜——患者不匹配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第一章 定义

第二章 主动脉瓣人工瓣膜-患者不匹配

2.1 流行病学资料

2.2 影响因素

2.2.1 瓣膜类型

2.2.2 年龄

2.2.3 身体质量指数

2.2.4 病理类型

2.2.5 药物干预

2.3 临床意义

2.3.1 左室功能

2.3.2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2.3.3 早期死亡率

2.3.4 远期死亡率

2.3.5 生物瓣膜结构衰败

2.3.6 出血并发症

2.3.7 左室质量回归

2.3.8 生活质量

2.3.9 其他影响

2.4 鉴别诊断

2.5 预防措施

2.6 治疗方法

第三章 二尖瓣人工瓣膜-患者不匹配

3.1 流行病学资料

3.2 临床意义

3.3 超声心动图的测量方法

3.3.1 压差降半法

3.3.2 连续方程法

3.3.3 两种方法的比较

3.4 预防措施

第四章 总结

参考文献

声明

展开▼

摘要

人工瓣膜-患者不匹配是瓣膜植入术后的常见现象,该定义最早由Rahimtoola于1978年提出,指的是植入患者体内的人工瓣膜的有效瓣口面积与自体瓣膜不相匹配。它的主要血流动力学结果是导致了通过功能正常的人工瓣膜时产生了比预期大的跨瓣压差。人工瓣膜-患者不匹配会导致一定的临床影响,比如,影响了左室肥厚的逆转,更多的心脏事件及更低的生存率。但是,人工瓣膜-患者不匹配对临床结果的影响仍有争议。与人工瓣膜-患者不匹配有关的参数包括几何瓣口开口面积指数、有效瓣口面积指数及预计瓣口面积指数,各有其优缺点,但目前尚无一种既简单快捷又客观准确的参数可以方便的评价人工瓣膜-患者不匹配。为了追求更大的有效瓣口面积而采用主动脉根部扩大术、根部替换术等手段会升高围术期死亡率,因此在决定手术方案时考虑该患者的具体状态。
   另外,与别的危险因素不同,人工瓣膜-患者不匹配可以在术前用前瞻性的策略预防。在术前通过计算即将植入瓣膜的预计有效瓣口面积评估人工瓣膜-患者不匹配的风险,并根据患者的整体临床状况权衡主动脉根部扩大术、根部替换术等手段带来的风险与获益比。一些研究被设计来评价人工瓣膜-患者不匹配的临床意义,但彼此间结果相差很大。本文的目的是将人工瓣膜-患者不匹配现象的诊断、预后及预防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著录项

  • 作者

    李汉美;

  • 作者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授予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学科 外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许建屏;
  • 年度 2013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心脏;
  • 关键词

    瓣膜植入术; 人工瓣膜-患者不匹配; 人工心脏瓣膜; 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