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单纯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联合激光治疗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抑制作用的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观察
【6h】

单纯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联合激光治疗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抑制作用的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引言

1.糖尿病流行病学资料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级

3.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手段选择

4.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随诊观察手段及研究现状

5.使用OCTA观察PDR患者经治疗后新生血管改变的研究现状

6.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研究方法

1.患者纳入标准

2.检查及测量方法

3.OCTA测量方法

4.患者治疗方案

5.统计分析方法

第三章结果

1.基本数据

2.基线数据

3.单纯PRP治疗组治疗中及治疗后数据

4.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联合PRP治疗组治疗中及治疗后数据

第四章讨论

1.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2.关于OCTA图像

3.研究的缺陷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第五章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英文缩略词一览表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使用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单纯全视网膜播撒样激光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联合PRP治疗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择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OCTA均证实存在新生血管的PDR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别采用单纯PRP和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联合PRP两种治疗方案控制其眼底病变。治疗前、治疗过程中、治疗后均使用OCTA观察新生血管,并且对其面积进行量化。统计分析接受每种治疗方案后新生血管的变化趋势,并对两种方案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单纯PRP治疗组29只眼,基线平均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0.49,新生血管面积平均1.395mm2,与基线比较,PRP完成后3个月随诊复查时的BCVA差异、PRP治疗过程中及完成后3个月复查时的新生血管面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前一时间点进行比较,1个月、3个月复查时的BCVA显著提高,第2次PRP前测量的新生血管面积明显缩小。联合治疗组9只眼,基线平均BCVA0.58,新生血管面积平均3.761mm2,与基线比较,所有治疗中及治疗后的BC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P治疗过程中及完成后3个月复查时的新生血管面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前一时间点进行比较,BCVA均无显著的改变,第1次及第3次PRP前测量的新生血管面积明显缩小。两组间治疗中及治疗后数据进行比较,所有的BC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在PRP治疗过程中及完成后3个月、6个月复查时的新生血管面积比例显著缩小。 结论:联合治疗的优势明显,能够迅速起效,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强的新生血管抑制作用。OCTA在多数PDR患者的诊断治疗随诊过程中,能够获得新生血管的高分辨率图像并对其进行量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