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未都博客英译实践中文化词的翻译
【6h】

马未都博客英译实践中文化词的翻译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文化词”的定义

2.2 “文化词”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之争

2.3 “文化词”的翻译研究

3 “文化词”类别的划分

3.1 文化的类别

3.2 “文化词”的类别

3.3 翻译实践文本介绍及文本中的“文化词”

4 “文化词”的翻译方法及案例分析

4.1“文化词”的翻译方法

4.1.1 音译与音译加注

4.1.2 直译与直译加注

4.1.3 意译

4.2 案例分析

4.2.1 生态文化类“文化词”的翻译

4.2.2 物质文化类“文化词”的翻译

4.2.3 社会文化类“文化词”的翻译

4.2.4 组织、活动、观念等相关“文化词”的翻译

4.3 总结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在对马未都博客进行汉英翻译实践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文章中诸多带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是翻译的难点,对这些词汇翻译的处理是否恰当,是影响译文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本文以笔者的翻译实践为基础,探讨了对此类带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即“文化词(Culture-loaded Words)”翻译的相关问题。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促使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文化的角度考量、审视翻译,对翻译的认识也由最初的“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化”,发展到“翻译更是两种文化间的转换”的深层次认识,这种意识上的转变,反映到具体的翻译实践中,使得对“文化词”的翻译研究成了一个不可不越的障碍,因此,对传播文化的载体——“文化词”的研究存在其必要性。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有:1.什么是“文化词”?2.“文化词”是否是可译的?3.“文化词”分为哪些类别?4.“文化词”的翻译方法有哪些?
  本文首先探讨了“文化词”的定义,然后综述了学术界对“文化词”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问题的争论,并得出了“文化词”是可译的的结论。然后结合彼得·纽马克对文化的分类,将“文化词”划分为相应的五类。接着,本文对笔者翻译实践选取的博客文章及其作者马未都进行了介绍,并以“文化词”的划分框架对笔者翻译实践中遇到的“文化词”进行了归类。随后,笔者提出了针对“文化词”的翻译方法:音译与音译加注、直译与直译加注和意译,并以具体的翻译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最后,本文总结了本研究的研究问题和取得的成果,指出了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著录项

  • 作者

    张贵帅;

  •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

  • 授予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
  • 学科 英语笔译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树春;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翻译;
  • 关键词

    文化词; 博客内容; 汉英翻译;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