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子型高温超导体NdCeCuO单晶及热电材料BiPbSrCoO和BiTiS多晶的热电性质研究
【6h】

电子型高温超导体NdCeCuO单晶及热电材料BiPbSrCoO和BiTiS多晶的热电性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学位论文相关声明

致谢

第一章热电效应及高温超导体综述

Ⅰ热电效应综述

§1.1电导率、电阻率

§1.2热电势

§1.3固体中的热输运

§1.4热电效应的应用及热电材料

§1.5小结

参考文献:

Ⅱ高温超导体综述

§1.6高温超导体的晶体结构

§1.7高温超导体的相图

§1.8高温超导体的磁结构

§1.9高温超导体的反常性质

§1.10高温超导体的理论进展

§1.11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快速测量热电势的新方法

§2.1测量热电势和热导的传统稳态法简介

§2.2快速测量热电势的新方法

§2.3实验结果和对比

§2.4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电子型超导体Nd1.85Ce0.15Cuo4的低温物性研究85Ce0.15CuO4的低温物性研究

§3.1引言

§3.2实验方法

§3.3样品的品质鉴定

3.3.1 X射线衍射(XRD)

3.3.2原子力显微镜(AFM)

§3.4氮气900℃退火对样品的性质的影响

3.4.1 ab面电阻率

3.4.2 ab面的热电势

3.4.3 ab面的热导率

3.4.4小结

§3.5氮气1080℃退火对样品的性质的影响

3.5.1 ab面电阻率

3.5.2 c方向电阻率

3.5.3小结

§3.6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Nd2CuO4单晶及其掺Zn样品的输运性质研究

§4.1引言

§4.2实验方法

§4.3实验结果及讨论

4.3.1 X射线衍射(XRD)

4.3.2电阻

4.3.3热电势

§4.4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Bi2-xPbxSr2Co2Oy多晶样品的热电性质研究

§5.1热电材料钴氧化物的研究简介

§5.2实验方法:

§5.3实验结果与分析

5.3.1电阻率

5.3.2热电势

5.3.3热电效率

§5.4结果讨论

§5.5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BixTiS2多晶的热电性质研究

§6.1 TiS2体系简介

§6.2实验方法

§6.3实验结果

6.3.1 X射线衍射(XRD)

6.3.2电阻率

6.3.3热电势

6.3.4热电效率

§6.4热电势的理论分析

§6.5结论

参考文献:

硕博连读期间发表文章

展开▼

摘要

过渡金属化合物是凝聚态物理中的研究热点之一,它包含了丰富而奇异的物理性质,如铜氧化物的高温超导电性,钴氧化物的高效热电效率等等。这些奇异的性质激发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和研究热情。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成熟的理论能够解释这些奇异的性质,因而对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 在本论文中,我们对电子型超导体Nd<,2-x>Ce<,x>CuO<,4>单晶和高效热电材料Bi<,2-x>Pb<,x>Sr<,2>Co<,2>O<,y>及Bi<,x>TiS<,2>多晶的热电性质(电阻率,热电势,热导率)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部分研究结果己在Phys.Lett.A,低温物理学报上发表,还有部分成果正在整理发表中。 本论文分为以下六章: 第一章热电效应及高温超导体综述在本章中,我们首先在第一部分中简述了电阻率,热电势和热导率的理论研究进展,讨论了产生这些输运现象的物理机制,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基础。同时还简要介绍了热电效率在实际中的应用。在第二部分中,我们简述了高温超导体的结构和相图,并综述了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反常行为和这方面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进展。 第二章快速测量热电势的新方法本章中首先简要介绍了传统的测量热电势和热导率的稳态法。为了提高热电势的测量速度,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测量方法一锯齿波法,可以在不降低精度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测量速度,测量时间减小到传统方法的1/5。 第三章电子型超导体Nd<,1.85>Ce<,0.15>CuO<,4>的低温物性研究本章中对Nd<,1.85>Ce<,0.15>CUO<,4>的输运性质及不同退火条件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Nd<,1.85>Ce<,0.15>CUO<,4>单晶的输运性质,如各向异性电阻率,面内热电势和热导率等,都可以很好地在两能带模型(空穴的窄能带和电子的宽能带)下解释。超导起始温度和载流子密度关系不大,而只由Ce掺杂量决定。900℃氮气退火的主要效果是去除了过量的氧,这时费米能增大,电子型宽能带的结构基本不变,而空穴型窄能带变得更窄,而且中心值的能量变大。而1080℃氮气退火引起的分解,使费米能降低,空穴型窄能带中心值的能量也变小。过量氧的去除增强了体系的各向异性:而分解减弱了体系的各向异性。 第四章Nd<,2>CuO<,4>单晶及其掺Zn样品的输运性质研究本章中研究了Nd<,2>Cu<,1-x>Zn<,x>O<,4>(x=0,0.01)单晶样品退火前后ab面内的电阻和热电势。所有样品的热电势和电阻都在高温区(>75K)满足半导体行为,而在中间温区(35 K~75 K),都满足变程跳跃行为,这表明Nd<,2>Cu<,1-x>Zn<,x>O<,4>是存在无序的Mott绝缘体。在高温区,热电势得到的能隙要比电阻中的小得多,这表明体系中存在极化子。体系磁结构的变化会显著影响热电势的行为,对电阻行为也有影响。在235K附近,反铁磁转变使热电势行为表现出热回滞现象。而在75K附近的磁结构转变,使电阻和热电势从半导体行为转变成变程跳跃行为。35K的磁转变发生后,热电势也发生了变化。退火前样品的热电势逐渐饱和,而退火后样品的热电势快速地增大。氮气退火对35K以下的热电势行为有显著的影响,其内涵的物理性质还需要深入的研究。 第五章Bi<,2-x>Pb<,x>Sr<,2>Co<,2>O<,y>多晶样品的热电性质研究本章中研究了不同Pb掺杂的Bi<,2-x>Pb<,x>Sr<,2>Co<,2>O<,y>多晶样品的电阻率和热电势行为。高温区热电势的常数行为以及金属型的电阻率表明体系中导电的能带很窄。体系中,无序导致了Anderson局域化。在中间温区电阻率表现出热激活行为,而在热电势上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变化。在更低的温区,所有热激活出的电子和空穴都处于定域态,电阻率和热电势都表现为变程跳跃行为。重金属元素Pb的掺杂有助于提高体系的热电效率。 第六章Bi<,x>TiS<,2>多晶的热电性质研究本章中研究了不同Bi掺杂组分的Bi<,x>TiS<,2>多晶样品的热电性质。Bi掺杂的主要效果是转移其价电子到母体层中Ti的导带3d带中,每个Bi原子提供5个电子,增加了载流子浓度,而没有引入新的散射机制影响电子的输运,因此热电势的行为可以很好地归一化。TiS<,2>体系中特殊的椭球形的费米口袋对输运性质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其特征波矢的电声子曳引引起了热电势的低温峰。随着掺杂的增多,费米口袋逐渐变大。Bi的掺入减小了声子热导,从而提高了体系的热电效应。但是综合考虑电阻率,热电势和热导率的贡献,体系热电效率的优值系数ZT随着掺杂量先增大后减小,在x=0.15附近存在一个最佳的热电效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