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芜湖市小学语文教师ITD能力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
【6h】

芜湖市小学语文教师ITD能力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信息化时代对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升有了新要求

二、教育界对教师能力培养的重视

三、语文学科教师ITD能力提升的现实需要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工具、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工具

二、研究方法和思路

第四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关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研究

二、国内关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研究

三、已有研究述评

第二章 教师ITD能力内涵及理论启示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教学设计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第二节 小学语文教师ITD能力构成

一、史密斯——雷根教学设计模型

二、教师ITD能力结构划分

第三节 相关理论与启示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及启示

二、教师专业发展基本理论及启示

第三章 调查设计与实施

第一节 调查目的与对象的选取

第二节 问卷的设计与编制

一、问卷内容的确定

二、问卷的试测与修订

三、教师访谈提纲的编制

第三节 调查实施的基本情况

一、问卷发放回收与访谈实施

二、问卷的效度分析

三、问卷的信度分析

第四章 芜湖市小学语文教师ITD能力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个人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第二节 教师ITD能力问卷五大维度的统计分析

一、基本信息素养分析

二、信息化教学分析能力分析

三、信息化教学策略设计能力分析

四、信息化评价能力分析

五、信息化学习能力分析

六、五维度描述性分析对比

第三节 教师ITD能力问卷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一、一级维度指标之间相关性分析

二、一级维度指标与二级指标的相关分析

第四节 访谈及其分析

一、个案概况

二、访谈提纲

三、访谈结果

第五节 调查结果

一、教师具备基本信息素养,多媒体软件等操作能力亟待提高

二、教师设计教学各环节的能力分布不均,整体质量尚待提升

三、教师信息化评价方式单一,评价效果不佳

四、教师具备信息化学习意识,但网络学习能力存有发展空间

第五章 小学语文教师ITD能力归因分析与提升策略

第一节 教师ITD能力问题归因分析

一、学科任务繁重,缺乏提升ITD能力的动力和专注度

二、缺乏长期有效地信息技术专业指导

三、教学设计理论与信息技术应用的整合能力欠缺

四、信息化学习途径有限,培训效果不佳,影响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

第二节 芜湖市小学语文教师ITD能力提升策略

一、完善激励机制,合理分配教学任务,提高教师积极性与专注度

二、为语文教师提升ITD能力提供必要的技术与资源支持

三、创新培训模式,促进知行合一

四、自主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相结合,提升信息化学习能力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总结

第二节 不足之处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芜湖市小学语文教师ITD能力调查问卷

附录二:芜湖市小学语文教师ITD能力访谈提纲

附录三:芜湖市小学语文教师ITD能力访谈材料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已日趋常态化,不断提高信息化教学质量,客观上需要教师具备更高水平的信息化教学设计(InformationTeachingDesign,简称ITD)能力。通过调查研究,揭示小学语文教师ITD能力现状并提出提升策略与建议,对于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本研究首先阐释了教师ITD能力内涵及相关理论基础。其次,基于史密斯—雷根教学设计模型和相关政策文件,结合参考专家意见,构建小学语文教师ITD能力指标体系;在维度划分及具体内容方面,建立了由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完整小学语文教师ITD能力指标体系,并据此编制了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以安徽省芜湖市小学语文教师为调查对象,围绕基本信息素养、信息化教学分析能力、信息化教学策略设计能力、信息化评价能力和信息化学习能力五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得出:芜湖市小学语文教师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多媒体软件等操作能力亟待提高;教师设计教学各环节的能力分布不均,整体质量尚待提升;教师信息化评价方式单一,评价效果不佳;教师具备信息化学习意识,网络学习能力存有发展空间。  通过对现状进行归因分析,本研究分别从教师积极性、信息技术支持、信息化教学资源利用、专业培训和信息化学习等五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小学语文教师ITD能力提升与专业发展的策略与建议,具体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等要完善激励机制,合理分配教学任务,提高教师提升ITD能力的积极性与专注力。学校应为语文教师提升ITD能力提供必要的技术与资源支持,不仅要有专家引领,还要建立多方参与的技术团队,积极开展合作,建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创新培训模式,促进知行合一,教学设计理论知识与信息技术运用培训相结合,线下培训与网络研修相结合,集体培训和个别化指导相结合,并且重视培训后的实践环节,及时巩固与提高。最后教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资源进行自主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提升信息化学习能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