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中国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以上市银行为例
【6h】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中国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以上市银行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四、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信贷资产证券化影响银行稳定性的逻辑机理

第一节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内涵

第二节 银行稳定性的界定

第三节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

第二章 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与商业银行稳定性现实考察

第一节 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沿革

第二节 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现实需求

第三节 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

第四节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路径

第三章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研究设计

第二节 样本选择与模型构建

第三节 实证分析

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展望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于2005年拉开序幕,受金融危机影响短暂停滞,于2012年再度开启业务进程。伴随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业金融机构亟需盘活存量、优化资源配置,以更高的效率服务实体经济。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一项重要的金融创新工具,在诞生之初通过改善流动性、扩大融资来源、有效转移信用风险等功能极大地促进了发达国家银行业的稳健发展。因此,中国监管层对该工具的利用也极为重视,随着政策利好信号不断释放,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呈现迅猛增势。然而2008 年的金融危机暴露出这一工具对银行稳定性会产生负面影响,由此学术界对该工具进行重新审视,主要形成了“证券化-稳定”与“证券化-不稳定”两种观点。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立足于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状况,试图探究该业务对商业银行的稳定性会产生何种影响。  首先,论文阐述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与银行稳定性的相关理论基础。其次,结合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实践情况以及商业银行开展该业务的现实需求,剖析该业务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路径。在理论分析之后,本文运用中国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较为积极的15家上市银行2012年至2018年三季度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从风险承担水平与流动性角度进行考察,以测度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 Z 指标作为衡量银行稳定性的主要指标,同时将银行流动性纳入了稳定性的考察范围,故引入流动资产比例作为另一指标,分别构建面板模型来检验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效果。  本文研究认为信贷资产证券化对中国商业银行稳定性具有正向影响。一方面,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可以通过有效降低银行的杠杆率、减少资产收益率的波动水平对Z指标产生正面影响,从而降低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提高银行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信贷资产证券化通过将非流动性资产转化为可流动的证券,显著提高了资产流动性,进而有利于银行盘活存量资金,为自身稳健经营注入活力。最后,文章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加强业务事中监督、丰富基础资产类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议,未来应协调好监管与创新的关系,促使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积极作用得以有效发挥。  论文的主要贡献在于:一、基于中国商业银行的具体发展情况,厘清当前银行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切实需求;二、选取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最新实践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以探究该业务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本文不足在于:该业务在中国尚处于发展初期,整体存量规模较小,并且现阶段主要发行机构仍然以大型国有银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为主,因此本文的数据样本选择可能不够全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