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梅格纳德·德赛全球化视阈下的市场动力理论研究
【6h】

梅格纳德·德赛全球化视阈下的市场动力理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目 录

第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状况

1.2.2 国外研究状况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不足之处

第2 章 宏观俯瞰:德赛市场动力理论的全球化背景

2.1 德赛对全球化历史“三个时代”的划分

2.1.1 以亚洲为中心的古典时代

2.1.2 以西方为中心的资本时代

2.1.3 世界多极格局的多元时代

2.2 德赛对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发展脉络的梳理

2.2.1 自由市场的兴起与发展

2.2.2 战争与危机下自由秩序的衰退

2.2.3 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

2.2.4 自由市场的回归

2.3 德赛对全球化背景下非资本主义演进阶段的洞识

2.3.1 殖民统治下的被动融入

2.3.2 民族主义下的平衡对抗

2.3.3 全球趋势下的主动参与

2.4 德赛全球化理论的空间在场

2.4.1 世界体系的空间拓展

2.4.2 空间生产的动态不均衡

2.4.3 全球化下空间的整合与重构

第3 章 微观积淀:德赛市场动力理论的学理生成

3.1 德赛生活的时代背景映色

3.1.1 东西互鉴的个人经历

3.1.2 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兴起

3.1.3 “第三条道路”的探寻

3.2 德赛市场动力理论的理论源流

3.2.1 经济自由主义的影响

3.2.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奠基

3.2.3 经验主义方法论的继承

3.2.4 西方经济学的批判与吸收

3.3 德赛市场动力理论的研究理路

3.3.1 自下而上的思维路径

3.3.2 整体主义的理论视角

3.3.3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运用

第4章 德赛市场动力理论的第一维度:自由是市场的动力

4.1 自由逻辑下阶级关系的演变——对资本主义矛盾的透视

4.1.1 阶级对立的出现

4.1.2 阶级矛盾的激化

4.1.3 阶级合作与共生的可能

4.2 自由基础上经济关系的形成——对客观经济规律的遵循

4.2.1 自由契约下的商品交换

4.2.2 自由竞争下的价值转形

4.2.3 自由导向下的市场时空转换

4.3 自由尺度下的公平与富裕——对不平等社会的妥协式解答

4.3.1 公平与正义的向往

4.3.2 饥馑与富裕的平衡

4.3.3 自由平等社会的终极实现

第5 章 德赛市场动力理论的第二维度:市场是社会存在的动力

5.1 围绕利润率的周期性增长——资本主义运行的机理

5.1.1 回归利润率的市场关系

5.1.2 周期性增长与循环

5.1.3 周期产生于资本与劳动的对立统一

5.2 围绕价值规律的均衡增长——资本主义存在的方式

5.2.1 市场对价值规律的服从

5.2.2 两大部类模型中的增长趋势

5.2.3 资本主义长期存在的可能

5.3 利润率下降的动力激发——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5.3.1 刺激生产力的提高

5.3.2 驱动资本积累

5.3.3 空间转移的修复

第6 章 德赛市场动力理论的第三维度:全球化下的自由市场是社会转型的动力

6.1 自由市场的空间极限——社会跃迁何以实现

6.1.1 空间生产的恢复

6.1.2 非均衡中的空间整合

6.1.3 世界市场下的空间极限

6.2 自由市场下的时间危机——社会转型何时实现

6.2.1 周期性危机中的时间转换

6.2.2 世界历史中的时间递进

6.2.3 世界市场下的时间跃迁

6.3 全球化市场为时空超越准备条件——社会理想如何实现

6.3.1 自由市场酝酿社会转型的契机

6.3.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否定与自我否定

6.3.3 资本主义的最大优势即是最大极限

第7 章 德赛全球化市场语境中的社会理想构建

7.1 资本主义三种模式的经验

7.1.1 市场自由放任的英美模式

7.1.2 国家理性调节的德国模式

7.1.3 市场与政府联合的亚洲模式

7.2 社会主义两个方案的反思

7.2.1 向资本主义的妥协:资本主义内部的社会主义

7.2.2 对资本主义的跨越:资本主义外部的社会主义

7.3 全球市场中超越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构想

7.3.1 市场与政府的协调

7.3.2 全球理性治理

7.3.3 社会自觉的共同体

第8 章 德赛市场动力理论的整体评析及当代棱射

8.1 德赛市场动力理论的价值坐标

8.1.1 追溯经典文本

8.1.2 展现空间在场

8.1.3 驱魅数理实证

8.2 德赛市场动力理论的内在缺陷

8.2.1 夸大了自由市场的力量

8.2.2 放弃了对私有制的批判

8.2.3 阶级合作的逻辑中拒绝了阶级斗争

8.2.4 对资本主义充满幻象与同情

8.2.5 对俄国革命的态度值得商榷

8.3 德赛市场动力理论对当代中国的棱射

8.3.1 加快发展生产力

8.3.2 主动融入参与全球化

8.3.3 发挥市场的动力作用

8.3.4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8.3.5 构建开放型的现代经济体系

结 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的攻读成果

致 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王人骏;

  •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

  • 授予单位 吉林大学;
  • 学科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赵海月;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心理学;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