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历史文化名城新区建设的景观策略研究——以凤阳县新城区为例
【6h】

历史文化名城新区建设的景观策略研究——以凤阳县新城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的意义

1.3 相关概念

1.4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发展

1.5 研究方法与思路

1.6 研究技术路线与框架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一般城市新区与历史文化名城敏感新区建设的景观对策研究

2.1 一般城市新区与历史文化名城敏感新区建设的景观对策共性

2.2 一般城市新区与历史文化名城敏感新区建设的景观对策差异性

第三章 历史文化名城新区建设的景观风貌剖析研究

3.1 历史文化名城的景观构成要素

3.2 历史文化名城新区建设的要点

3.3 历史文化名城新区建设的案例

第四章 历史文化名城凤阳新区概况

4.1 凤阳简况

4.2 规划背景与建设区位

4.3 新区建设发展现状

4.4 凤阳新区景观要素分析

4.5 规划目标

第五章 凤阳新区景观风貌规划研究

5.1 凤阳新区景观格局概况

5.2 文脉延续与时代需求

5.3 新区历史元素的点线面组合

5.4 街巷肌理的表达

5.5 公共建筑的求同存异

5.6 居住环境的历史氛围融入

5.7 历史遗迹的保护与开发

第六章 历史文化名城凤阳新区建设的景观策略归纳总结

6.1 凤阳新区已建成景观效益总结

6.2 策略提出

6.3 策略延伸

6.4 总结

参考文献

后记或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自国家公布了三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后,社会各界和学者对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发展越来越重视,明确了历史文化名城不仅代表着社会经济的水平,更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底蕴的承载,因而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开发,对历史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的调控和政策也愈加严格。在城市化急剧扩张的今天,历史文化名城因自身发展的局限性而形成的名城新区建设越发强烈而迫切。  历史文化名城在经历了消失、抢救、保护三个阶段的繁衍后而出现了新区建设的诸多不太客观的现状:1)新型功能性与现代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2)保护和经济开发的矛盾;3)片面“城市发展观”对历史文化的无视;4)新区风貌建设的“复古化”、“千城一面”。我们不仅需要不断的提高物质文化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也要以高水准的层面来定位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和意义,建设更合理更先进的新区景观设计概念,从而充分显示城市的品质和风貌。历史文化名城新区的大力开发,结合现代生态可持续的思想融入,新区景观建设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的重视。鉴于以上矛盾所在,故提出相关待研究问题:1、新区景观无特色无内涵,缺乏与传统景观风貌的有机联系,存在片面发展观。2、新区建设盲目追求现代化或复古建设潮流,失去文化与生活景观格局的统一。3、历史文化要素是否能够合理利用,并发挥最大的可持续性效益。4、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品牌如何在新区立足实现。5、历史文化遗产如何恢复与保护。  本文以安徽省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名城凤阳新区的建设现状为案例,通过对历史文化名城和新区建设的分析和探索,结合凤阳新区已建成区域的景观效益,探索出适宜历史文化名城新区建设的景观策略和对于凤阳新区建设的具体实施原则及方法。由此纵观全文结构,通过大量相关文献查阅,理论分析与比较,案例的调研分析以及策略归纳等方来进行论题的研究。第一部分主要内容为阐述研究的背景、意义、相关概念、国内外研究综述以及研究方法与框架。第二部分为有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更新和新区建设的策略性研究。第三部分为详细的历史文化名城新区建设的景观剖析研究。第四部分为历史文化名城凤阳新区建设的详细分析。第五部分为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新区建设的景观策略总结及延伸。  全文的重点为最后一部分,主要提出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新区建设的景观策略,总结出名城建设的原则: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对现实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对未来机遇的可持续展望。延伸内容包括对于景观格局的整体把控、历史资源的传承和创新、传统与现代的平衡交融以及文化建设的标志性探索等具体内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