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识别的南溪湿地生态旅游区游憩空间网络构建
【6h】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识别的南溪湿地生态旅游区游憩空间网络构建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3.3 小结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框架

第二章 绿色基础设施理论与实践研究

2.1 绿色基础设施及相关概念解析

2.1.1 绿色基础设施概念

2.1.2 相关概念辨析

2.2 绿色基础设施理念的发展历程

2.3 绿色基础设施结构与特征

2.3.1 绿色基础设施的基本结构

2.3.2 绿色基础设施的主要特征

2.4 绿色基础设施的工作方法

2.5 绿色基础设施的相关实践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识别的生态旅游区游憩空间网络构建

3.1 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3.1.1 生态旅游的产生与兴起

3.1.2 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与问题

3.1.3 生态旅游面临的新形势

3.2 绿色基础设施的两大服务功能及其游憩应用

3.2.1 绿色基础设施的两大服务功能

3.2.2 绿色基础设施的生态游憩应用

3.2.3 应对游憩的服务功能目标设定

3.2.4 生态旅游区绿色基础设施尺度界定

3.3 中小尺度绿色基础设施识别与优化

3.3.1 绿色基础设施游憩应用困境

3.3.2 中小尺度绿色基础设施内涵与特征

3.3.3 中小尺度绿色基础设施识别与优化方法

3.4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识别的生态旅游区游憩空间网络构建方法

3.4.1 生态旅游区游憩组织一般方法及其不足

3.4.2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识别的生态旅游区游憩空间网络构建方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南溪湿地生态旅游区GI识别与优化

4.1 研究区概况与技术路线

4.1.1 南溪湿地生态旅游区概况

4.1.2 研究范围的界定

4.1.3 识别与优化技术路线

4.2 广德县县域GI网络格局分析

4.2.1 分析方法—形态学空间分析法(MSPA)

4.2.2 广德县县域GI网络格局分析

4.3 南溪湿地生态旅游区GI功能分析

4.3.1 生态服务功能

4.3.2 人文服务功能

4.3.3 小结

4.4 南溪湿地生态旅游区GI识别

4.4.1 GI要素识别

4.4.2 GI结构识别

4.4.3 GI空间识别

4.4.4 南溪湿地生态旅游区GI优化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南溪湿地生态旅游区游憩空间网络构建

5.1 游憩空间网络构建技术路线

5.2 南溪湿地生态旅游区游憩适宜性评价

5.2.1 因子选择

5.2.2 问卷设计与分析

5.2.3 描述性分析

5.2.4 因子分析

5.2.5 评价体系

5.2.6 评价标准

5.2.7 确定因子权重

5.2.8 游憩适宜性评价

5.2.9 游憩适宜区划分

5.3 南溪湿地生态旅游区游憩机会谱构建

5.3.1 游憩机会谱构建方法

5.3.2 南溪湿地旅游区旅游资源分析

5.3.3 游憩环境类型初步划分

5.3.4 确定关键环境因子

5.3.5 游憩主体特征分析

5.3.6 南溪湿地生态旅游区游憩机会谱

5.4 南溪湿地生态旅游区游憩空间网络构建

5.4.1 游憩空间网络及其一般结构模式

5.4.2 游憩空间网络的构建原则

5.4.3 游憩区划分

5.4.4 游憩节点选择

5.4.5 游憩线路组织

5.4.6 南溪湿地生态旅游区游憩网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的创新性

6.3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展开▼

摘要

生态旅游自20世纪90年代正式引入我国以来迅速在全国普及,成为旅游产业中增长最快的一支。然而,二十多年来过分追求门票经济、竭泽而渔式的无序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生态旅游区的游憩组织与空间规划方面存在着对生态格局认识不清、功能区划分不科学、游憩类型强度控制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生态与游憩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发展战略的今天,生态旅游面临着更高的发展要求,急需一种全面、系统的绿色发展理论支撑。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GI)是一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它主张构建相互连接的绿色空间网络,强调绿色空间生态服务功能和人文服务功能的实现,注重生态效益与游憩活动有机结合,是协调现阶段生态旅游中生态与游憩矛盾的有效途径。本文首先从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出发,指出其发展中存在的生态与游憩间的矛盾问题,并引入绿色基础设施发展理念;其次,在分析绿色基础设施两大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明确了其重要的生态游憩价值,并分析了现阶段所面临的应用困境,提出绿色基础设施的识别是其应用切入点;然后,在绿色基础设施识别的基础上,基于生态游憩目标对其空间进行优化调整,并以游憩空间网络构建为着力点,试图通过对游憩空间功能的控制和调整协调生态与游憩的关系,并给出游憩空间网络构建的具体方法;最后,结合南溪湿地生态旅游区实例,运用GIS软件,结合MSPA法、适宜性分析法、游憩机会谱等方法进行实践研究。本文以绿色基础设施的识别与优化为基础,提出了生态旅游区游憩空间网络构建的具体方法,为协调生态旅游区中生态与游憩的关系问题提供了具体化、可操作的方法和手段,有助于明确生态开发底线,引导游憩开发行为,保障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文中提出的绿色基础设施识别与优化方法也为现阶段绿色基础设施的实践应用提供了切入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