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试探西方节日在中国——以“圣诞节”和“情人节”为中心
【6h】

试探西方节日在中国——以“圣诞节”和“情人节”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创新之处

1.3 研究方法

1.4 相关理论

第二章 文献回顾

第三章 西方节日的“文化性格”

3.1 西方节日起源及其节日象征符号

3.2 西方节日的“文化性格”

第四章 西方节日进入中国的轨迹

4.1 西方节日在中国的传播过程

4.2 西方节日在中国的“文化演绎”

4.3 西方节日在中国的“幕后推手”

第五章 西方节日在中国的文化效果

5.1 西方节日带来西方文化

5.2 西方节日流行带来文化启示

第六章 走向现代节日文化

6.1 理性看待西方节日的盛行

6.2 正确引导节日中的狂欢

6.3 借助西方节日丰富节日文化

6.4 积极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

6.5 推进传统节日符号化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论文

声明

展开▼

摘要

当下以“圣诞节”与“情人节”为代表的西方节日盛行于中国。文章梳理了节日的起源、象征符号,及其在中国的进入轨记;运用符号学的理论,分析西方节日在中国所发生符号转义的本土化过程,阐述了伴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一些西方节日在中国呈现出经济化、狂欢化的表现;在这些表现的背后,一方面是消费社会中巨大的文化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是商业营销和大众传媒的共同塑造;深入分析西方节日流行所带来的西方文化,思考这一现象带给人们的启示:西方节日在中国流行的根本原因是社会转型,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中国传统节日仪式及符号系统不适合当代社会,现代节日体系应满足人们更多元、更现代的精神文化需求。而西方节日在这一方面恰形成了对中国原有节日文化体系的补充。走向现代节日文化需以理性的态度看待西方节日的流行现象,正确引导节日中产生的过度狂欢,同时应当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借助外来节日来丰富中国传统的节日体系,另外还要深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同时重视传统节日符号的激活与重建。

著录项

  • 作者

    田辉;

  •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 授予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 学科 文化产业管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单世联;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西方节日,符号学,传统节日,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