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上海市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组织发展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为例
【6h】

上海市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组织发展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3文献综述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3上海市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组织发展现状

3.1基本概况

3.2制度建设

3.3社团特色

4制约上海市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组织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原因分析

4.1制约上海市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组织良性发展的因素

4.2原因分析

5上海交通大学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的个案研究

5.1上海交通大学“跑虫俱乐部”协会个案研究

5.2复旦大学龙舟协会个案研究

5.3同济大学棒垒球协会个案研究

6加快上海市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组织发展的对策

6.1大力发展高校特色社团和特色项目并完善社团内部制度

6.2利用网络平台预定场地并与APP联合使场地利用率最大化

6.3改进培养计划并推进学生体育社团组织活动学分制

6.4加大资金投入并探索自我发展造血机制

6.5加强学生体育社团组织理论研究并改进师生体育观念

6.6加强社团人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指导员作用

6.7利用学校高水平运动员资源加强对社团成员针对性指导

7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上海市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组织发展现状的调查表

附录二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录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组织作为我国高校第二课堂领导者之一,是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重要载体之一。高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体育社团组织活动,有益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同时营造丰富的体育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本文研究上海交通大学跑虫俱乐部、复旦大学龙舟协会、同济大学棒垒球协会等上海市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组织现状与发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现场观察法及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分析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  研究表明:上海市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组织类型丰富,但规模未能满足需求;成员构成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明显;社团纳新和自主报名是社团壮大的主要途径;学生参与社团动机多样,基本能满足自身参与目的;参与途径以自主报名为主;开展活动频率相对不高;资源支持不足;部分社团财务管理较松散;多数社团有章程,管理比较正规;能够认识到社团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但执行处于初级阶段;社团指导教师身份多样,作用边缘化;干部产生和决策方式呈非民主化。  上海市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组织发展具有鲜明的海派文化,主要体现为:与企业联合起到互利共赢的效果;具有拼搏的体育精神;社团趋向于扩大交际;参与地方大型活动创造机会;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上海市高校体育学生社团组织资源支持相对匮乏,管理制度不健全,社团文化气氛不浓,成员流动多这四项因素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制约上海市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组织良性发展的原因主要体现:环境浮躁和就业导向导致高校学生参加社团功利化;制度保障缺乏导致社团发展工作机制不完善;资源支持不足导致体育社团组织覆盖面不广。  上海市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组织的良性发展主要对策:大力发展高校特色社团和特色项目并完善社团内部制度;利用网络平台预定场地并与APP联合使场地利用率最大化;改进培养计划并推进学生体育社团组织活动学分制;加大资金投入并探索自我发展造血机制;加强学生体育社团组织理论研究并改进师生体育观念;加强社团人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指导员作用;利用学校高水平运动员资源加强对社团成员针对性指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