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超声弹性成像对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价值的研究
【6h】

超声弹性成像对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价值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词表

声明

前 言

第一部分 超声弹性成像鉴别肝脏良恶性肿瘤的价值评估

第二部分 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在肝脏肿瘤诊断中应用价值的研究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综 述 超声弹性成像的临床应用现状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致 谢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与目的:   肝细胞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世界第五,死亡率高居第三。超声检查是诊断肝脏疾病最常用的手段之一,由于其方便、无创、价廉等特点,被广泛的应用在各种肝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常规超声检查主要通过观察病灶的大小、边缘、形态、内部回声等信息,对肝脏疾病做出良恶性诊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是1991年由Ophir等首次提出,它通过了解所检测组织的硬度以判别其良恶性,该技术在浅表器官的检查中已有较为成熟的应用,尤其对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得到了肯定。有研究报道,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可达78.0%、98.5%及93.8%。超声弹性成像虽然目前还不能完全代替常规超声,但是它明显提高了超声诊断乳腺肿瘤的准确性。而超声弹性成像在肝脏肿瘤中的研究和应用较少,其不同于浅表器官的弹性成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研究对肝脏占位性病变进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研究,并结合病理进行对照,旨在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1、超声弹性成像鉴别肝脏良恶性肿瘤的价值评估:用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分别对207例患者的224个肝脏肿瘤进行检查,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常规超声和弹性成像的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   2、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的研究:对145例患者共157个肝脏肿瘤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 获得弹性成像图后, 测量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弹性应变率比值(strain ratio, SR), 经病理对照后, 采用接收者工作特征 (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 曲线分析SR诊断良恶性肿瘤的准确性, 并确定临界点。   结果:   1、超声弹性成像鉴别肝脏良恶性肿瘤的价值评估:   病理结果:良性病灶77个,包括肝血管瘤62个,肝局灶性结节增生6个,肝血管内皮细胞瘤3个,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个,肝脓肿4个;恶性病灶147个,其中肝细胞型肝癌113个,胆管细胞型肝癌11个,混合型肝癌8个,转移性肝癌15个。   常规二维超声诊断肝脏肿瘤的敏感性为74.8%,特异性74.0%,准确性为74.6%。超声弹性成像诊断肝脏肿瘤的敏感性为83.7%,特异性为87.0%,准确性为84.8%,阳性预测值为92.5%,阴性预测值为73.6%。   2、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的研究:   良性肿瘤的SR为2.75±1.26,恶性肿瘤的SR为8.33±4.45,两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胆管细胞型肝癌组的SR最高,转移性肝癌组与肝细胞型肝癌组次之,肝血管瘤组最低。通过ROC曲线确定的最佳诊断临界点是4.0,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9.4%、86.8%、88.5%、93.0%和80.7%。曲线下面积(AUC)=0.941。   结论:   1、超声弹性成像鉴别诊断肝脏肿瘤良恶性的准确性较常规超声高。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为诊断肝脏肿瘤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有助于肝脏肿瘤良恶性的鉴别。   2、弹性应变率比值测量可以较为客观的反映病灶的硬度情况,是一种更为准确客观的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的超声弹性成像新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