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艺术批评标准中的“逸”》
【6h】

《艺术批评标准中的“逸”》

代理获取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绪 论

1.1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1.2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目的

1.2.2 意义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逸”的诠释与渊源

2.1 “逸”的诠释

2.1.1 “逸”的文学诠释

2.1.2 以“逸”论人

2.2 “逸”的渊源

2.2.1 “逸”与儒释道

2.2.2 “逸”与艺术精神

第三章 艺术批评标准中“逸”的内涵

3.1形式层

3.1.1 笔简形具

3.1.2 莫可楷模

3.2 意蕴层

3.2.1 意到笔不到之处

3.2.2 高、清、超、简

第四章 艺术批评标准中“逸”的概念的流变

4.1 唐之“逸”

4.1.1 不拘常法

4.1.2 自然者为上品之上

4.2 宋之“逸”

4.2.1 笔力狂怪,不以傅彩为功

4.2.2 随物赋形

4.3元之“逸”

4.3.1逸笔草草,不求形似

4.3.2 士气说

4.4 明清之“逸”

4.4.1 以复古为革新

4.4.2 借古开今 我用我法

第五章“逸”在中国古典艺术批评中的位置

5.1“逸”与品评系统的关系

5.1.1“逸”与“品”的关系

5.1.2 “逸”与“神”“妙”“能”的关系

5.2 “逸”的独特性与最高性

5.2.1“逸”表达了独特的中国特色

5.2.2“逸”为最高艺术批评标准

5.2.3“逸”的当代价值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李琳;

  •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北大学;
  • 学科 艺术学理论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宗超;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