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及微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研究
【6h】

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及微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课题临床记录表

2.2 研究分组

2.3 实验室指标检测

3 数据录入及统计学方法

3.1 数据录入

3.2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4.1 一般情况

4.2 健康组、本证组、标证组的血常规情况

4.3 健康组、本证组、标证组的肾功能情况

4.4 健康组、本证组、标证组的血脂情况

4.5 各组微炎症因子水平情况

5 讨论

5.1 研究背景

5.2 中医对慢性肾衰竭微炎症状态的认识

5.3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衰竭微炎症状态的研究

5.4 微炎症状态的诊断标准

5.5 研究结果

6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6.1 存在的问题

6.2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对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微炎症因子的实验室检测,探讨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微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之间的联系。  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透室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180例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病人按纳入、剔除及中医辨证标准进行分组。分为健康对照组、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本虚证组(以下简称本证组):脾肾气虚证组(1组)、肝肾阴虚证组(2组)、脾肾阳虚证组(3组)、气阴两虚证组(4组)、阴阳俱虚证组(5组);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标实证组(以下简称标证组):湿浊证组(6组)、湿热证组(7组)、热毒证组(8组)、瘀血证组(9组)、风动证组(10组)。其中健康对照组为健康的体检病人。将所得结果记录在已建立的临床观察表上,依据观察表内容在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前取上肢静脉血,健康对照组取体检时的上肢静脉血,血样送入我院检验科检测血常规、肾功能、血脂、CRP等,微炎症因子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运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健康对照组男女例数之比为1.22:l,年龄27~67岁;本证组男女例数之比为3.10:1,年龄18~89岁;标证组男女例数之比为2.38:l,年龄31~83岁;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健康对照组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本证组、标证组;健康对照组的血清肌酐、血尿素氮、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则低于本证组、标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证组、标证组的各项指标未见明显差异(P>0.05);余指标各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3)本证组各证型出现的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肾气虚组(1组)>阴阳俱虚组(5组)>气阴两虚组(4组)>肝肾阴虚组(2组)>脾肾阳虚组(3组);标证组各证型出现的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湿浊证组(6组)>热毒证组(8组)>瘀血组(9组)>湿热证(7组)和风动证组(10组)。(4)健康对照组的微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本证组、标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证组、标证组组内各证型组比较,微炎症因子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0.05)。  结论:(1)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病人中医各证型以本虚证多见,本虚证中以脾肾气虚组及阴阳俱虚组为多见;标实证以湿浊多见。(2)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本证组和标证组病人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清肌酐、血尿素氮、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无明显差异。(3)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病人体内微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但中医各证型组间微炎症因子水平无明显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