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针刀切剥术对KOA患者膝部疼痛、肿胀及屈伸功能的影响
【6h】

针刀切剥术对KOA患者膝部疼痛、肿胀及屈伸功能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 言

正 文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2方法

2对象来源

2.1病例纳入标准

2.2病例排除标准

3研究步骤

3.1调查研究

3.2临床试验

4观测方法

4.1观察指标

4.2疗程统计

4.3评价标准

4.4数据统计分析

5结果

5.1调查研究结果

5.2临床试验结果

5.3疗程统计结果

5.4评价结果

6讨论

6.1针刀切剥术对膝骨关节炎的影响

6.2针刀切剥术对疼痛和肿胀的影响

6.3针刀切剥术对KOA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的影响

6.4针刀切剥术对X线表现的影响

6.5患者对针刀切剥术的评价

7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结 论

参考文献

附 录

综 述

致 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声明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膝关节骨关节炎(KOA)为中老年常见病,以膝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及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是慢性进行性发展的骨关节病,是引起老年人疼痛和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我国老年化社会的到来,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患病人数日益增多。本课题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研究 KOA患者的性别、年龄、体型、病程、发病部位(单膝或双膝、左膝或右膝)、X线表现分级;通过体检触诊调查研究KOA患者膝周压痛点的分布规律。  由于膝关节本身结构复杂,再加上病情复杂,病程较长,因而治疗难度较大。如何有效地防治该病和减少晚期膝关节臵换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课题通过对 KOA患者均采取中药烫疗、手法治疗等基础治疗,同时分别给予针刀切剥治疗和针刺治疗,并观察其疗效及调查患者对两种治疗的满意度。小针刀疗法在治疗 KOA上已经进行了较为广泛的开展,有的单独使用,有的配合其它疗法共同使用,从以往的临床报道来看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也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机理进行了阐述,小针刀对 KOA有剥离粘连,促进血液循环,解除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的功效。既往已有运用小针刀治疗 KOA,已经取得一定疗效,然而仍存在许多不规范之处,使得对其疗效仍然不能有一致的认识。针刀切剥术系小针刀疗法之一,KOA一旦发生,几乎没有办法能从根本上扭转局势,我们所能做的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最恰当的治疗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课题为了进一步探讨针刀切剥术在缓解KOA患者疼痛、肿胀以及膝关节屈伸活动功能改善的情况,同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膝关节X线表现的分级变化,以进一步探讨小针刀治疗KOA的机理,为小针刀应用于临床提供科学依据,一定程度上规范KOA的小针刀治疗。并探讨针刀切剥术对KOA的临床疗效,展望针刀切剥术对KOA的治疗。  方法:选取60例KOA病例进行调查研究和临床试验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形式调查研究 KOA患者的性别、年龄、体型、病程、发病部位(单膝或双膝、左膝或右膝)、X线表现分级,通过体检触诊调查研究KOA患者膝周压痛点的分布规律,随后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临床试验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名,按试验病例首次就诊的先后顺序编号,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观察病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名。对 KOA患者均采取中药烫疗、手法治疗两种基础治疗,同时试验组给予针刀切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对治疗前后的疼痛指标、肿胀体征、屈伸活动功能指标及 X线表现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所用疗程,评价客观改善度,并调查患者对两种不同治疗的主观满意度。  结果:入选的60例患者,女性47例,男性13例,年龄为38岁~80岁,平均约63.7岁。其中体型过瘦9例,适中12例,偏胖17例,肥胖20例,非常肥胖2例。病程长为3个月~18年,平均约7年。单膝关节发病为38例,双膝关节发病为22例,共计82个膝关节;左膝发病23例,右膝发病37例(双膝发病者则以较严重侧为统计对象)。  从膝评分方面看,试验组术前平均评分为27.8分,治疗后平均为38.7分,治疗后增加分值为10.9分;对照组术前平均评分为27.6分,治疗后平均为36.3分,治疗后增加分值为8.7分。两组患者治疗后膝疼痛评分比较,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表明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从膝关节周径变化情况来看,试验组治疗前平均周径大小为36.85cm,治疗后平均周径大小为35.75cm,治疗后平均减小周径为1.10cm,治疗后最大减小周径为4cm;对照组治疗前平均周径大小为36.30cm,治疗后平均周径大小为35.55cm,治疗后平均减小周径为0.75cm,治疗后最大减小周径为3cm。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周径变化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表明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从膝功能评分来看,试验组术前评分平均为45.83分,治疗后平均为57.79分,治疗后增加值为12.37分;对照组术前评分平均为44.97分,治疗后平均为54.81分,治疗后增加值为10.28分。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功能评分比较,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表明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从膝关节主动屈伸度来看,试验组治疗前平均屈伸度为68.93°,治疗后平均屈伸度为88.30°,治疗后增加度数为17.23°;对照组治疗前平均屈伸度为69.82°,治疗后平均屈伸度为83.67°,治疗后增加度数为13.92°。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度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表明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从X线表现分级方面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X线表现评级无明显变化。  从治疗疗程方面比较,试验组治疗1疗程的5例,2疗程的4例,3疗程的12例,4疗程的9例,平均为2.83疗程;对照组治疗1疗程的4例,2疗程的4例,3疗程的10例,4疗程的12例,平均为3疗程,试验组的平均疗程比对照组短。  客观改善度方面,试验组总体优良率为66.7%,总体有效率为86.7%;对照组的总体优良率为56.7%,总体有效率为76.7%,差异显著(P<0.01)。说明试验组对患者功能的客观改善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主观满意度方面,试验组的总满意率为86.7%,同时有33.3%的患者对治疗表示欠满意或不满意;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76.7%,也有43.3%的患者对治疗表示欠满意或不满意,两组差异显著(P<0.01)。说明试验组患者对治疗更满意。  结论:1. KOA患者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以中老年女性居多,体型偏胖,病程较长,单膝发病多于双膝,右膝发病易于左膝,膝周压痛点主要分布在髌骨周围。2.两种治疗方法对 KOA的疼痛、肿胀和屈伸活动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作用,试验组从疼痛指标、膝关节周径变化指标、屈伸活动功能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3.两种方案对 KOA患者治疗均有效,针刀切剥治疗试验组疗效优于电针对照组;针刀切剥术治疗平均疗程较短。4. X线表现分级以 II、III级较多,大部分 KOA患者均表现出较明显骨质增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X线表现分级无变化。5.两种治疗方式均使患者有良好的客观改善,患者比较满意,试验组患者的客观改善度及主观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