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先秦儒家人学与美学浅论——以孔子为主,兼论孟、荀的美学思想
【6h】

先秦儒家人学与美学浅论——以孔子为主,兼论孟、荀的美学思想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章美的理想与“人”的关系

第二章先秦儒家的人学思想

第一节先秦儒家人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第二节先秦儒家的人学观

第三章先秦儒家关于人的理想的建设

第一节理想中的“人”

第二节人格理想的具体展开

第四章儒家伦理美学的建构

第一节自由之境对中和之美的影响

第二节伦理道德理想化为审美现实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篇目

展开▼

摘要

本文抛开传统单就美学论美学的角度,从更高的美的哲学的层次来看待先秦儒家的美学思想,试图探究对中华文明和华夏精神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儒家思想是如何潜隐地作用于中国美学的。这个视角的切入点是人与美的关系,人的理想与美的关系。人和美是共生共长,相依相生的,只有人的理想才能成为最美的,人的道德是美的最终归依。这些都是现代美学的重要命题,也是哲学美学的范畴。社会发展到今天,美学家们也越来越感觉到美学虽然独立了,但却不能仅仅单就美而论美,美与人生、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在当今的社会也显得尤其重要。从这个层次上来讲,先秦儒家的美学就远远不止人们所说的狭隘的实用主义和工具主义。因为先秦儒家所讨论的重点议题便是“仁”,而“仁”恰恰就是理想的君子所应怀有的德性和风范。从他们的论述里我们可以看到华夏人道主义追求的人的理想和人的建设。而人的理想也必定和中国传统美学有着必然的联系。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和理性主义对华夏人道主义都有直接影响,而先秦儒家是继承这一命题的主要代表。儒家先圣们毕生的追求是“理想的人”的建设,同时他们认为这也应该是每一个普通人的追求。儒者不但要好学、内省、修行,关注自身的成长,同时也要将这种理想的境界普及到众人,并用这种“仁”的理论来组织、建设社会,这是儒家理想的人“内圣外王”的两个重要方面。最完美的“仁”者——圣人的理想境界是一种“从心所欲不喻距”的自由境界。这本身就是一个带有浓厚美学意味的命题。在它的指引下培养出了具有中庸气质的中国民众,包括艺术家,也生成了典型中国意味的“中和之美”。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种既是道德的也是审美的境界,大多数人都停留在智性的伦理道德理想的层次。本文的关键点和创新点也就在于探讨这种智性的理想如何化为美,如何对美产生影响。先秦儒家的伦理道德理想对人的德性要求丰富、全面,对形成积极、乐观、入世的人格范型有直接的指导作用。但它却不是如传统的解释那样用理性、条框的道德强加于感性的美,致使美成为工具,而是通过“理想”的世代的传递积淀在中国人的无意识中,同时也积淀在美中。它对中国传统美学中崇高的人格美和比德的自然美的形成有深远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