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聊斋志异》爱情题材作品综论
【6h】

《聊斋志异》爱情题材作品综论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导 言

第一章 《聊斋志异》爱情题材作品的计量统计

第二章 《聊斋志异》爱情题材作品的综合分析

第三章 《聊斋志异》爱情描写的社会价值

第四章 《聊斋志异》爱情描写的艺术特色及美学意蕴

第一节 艺术特色

第二节 美学意蕴

第五章 《聊斋志异》爱情描写的文化内涵

第一节 《聊斋志异》爱情描写的文化背景

第二节 《聊斋志异》爱情题材作品对现实的反映

结 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清王朝的统治逐渐稳固后,程朱理学又一次被最高统治者理性地选择为官方哲学。广大的下层人民,尤其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女性的正常欲望受到压抑,命运悲惨。晚明时期,思想界曾掀起一股反对理学压抑人性,肯定情欲的合理性的浪潮,使人性获得了极大解放。清初继晚明“主情”思潮的馀绪,无论是思想领域还是文学领域,都洋溢着浓厚的“情”的浪漫思潮。蒲松龄(1640~1715)的《聊斋志异》便是在这一文化背景之下产生的。
  “蒲松龄是揭发社会恶习的大师,更是讴歌爱情的圣手。”在《聊斋》中,写爱情题材的作品占1/3强。在这些作品里,作者以非现实的题材,把在现实生活中为“天理”所压抑、所不容的人的自然情感和欲望托之于狐鬼花妖,尽情地传达出来,并作了诗意的渲染和热情讴歌②。这些作品写出了血肉人生的真情至性,洋溢着反礼教争自由的反抗精神。本文拟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采取计量史学与传统朴学结合、宏观和微观结合的方法,对《聊斋》中的爱情篇章作出较为全面的统计和细致的分析。
  导言部分首先简单介绍了本文的选题原由,继而考察了学术界对《聊斋》爱情题材作品的研究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这一论题尚有进一步发掘的空间,如:以往的研究个案分析所占比重较大,目前尚缺乏全面、综合的分析;对当时社会-美学思潮作综合性的考察尚不够深入。以此作为本文研究的切入点。
  第一章主要是对《聊斋》中的爱情篇章的计量分析,分为人狐相恋、人鬼相恋、人人相恋、人与花精相恋、人与其他精灵相恋、其他等六大类。
  第二章是对《聊斋》爱情题材作品的综合性论述,厘清了爱情篇章的基本情况。
  第三章总结前辈学者关于《聊斋》爱情篇章所体现的社会价值的研究成果,意在指出,蒲松龄借作品主人公对爱情的追求,构建了理想的爱情婚姻模式,歌颂被封建礼教压抑的人性,表达了对女性的同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