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消费主义下的传媒与传媒中的消费主义——以合肥三家媒体为例
【6h】

消费主义下的传媒与传媒中的消费主义——以合肥三家媒体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合肥媒体中的消费主义话语

第三章 消费主义影响下的合肥媒体运作机制

第四章 消费主义与大众传媒的共舞

结 语

注 释

参考文献

致 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消费主义文化是从西方发达国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进程进入我国的一种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奢侈性、炫耀性、时尚性是其标签,消费成为增加人们生活意义的主要方式。人们进行消费的目的不再是为了满足实际需要,而是为了满足一种无休止的追求,这种追求是被商家、广告商及大众传媒不断刺激出来的欲望。
   在现代消费主义文化的形成过程中,传媒不再仅仅是传播工具和手段,更是特定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的载体和建构者,受众通过媒体了解和认识“现实世界”,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因此,大众传媒对消费主义的的宣传促进了我国传统价值观念的解体和新的消费观念与消费方式的形成。那么,受众究竟从大众传媒里获得了什么样的消费主义话语呢?
   在“合肥媒体中的消费主义话语”一章中,首先对消费社会、消费主义、传媒消费主义等相关概念进行梳理,进而从经济发展、社会多元化的消费心理等方面探讨了时尚生活资讯在合肥成长的必要空间。在一定的成长空间下,对本文选取作为个案的合肥三家媒体,即合肥晚报社的《今报》、合肥电视台的《合肥好大市》和合肥论坛进行简介。最后,对这三家媒体的传播内容(美食、居家、健身、打折讯息等)进行文本分析,三家媒体利用自身媒介载体的特性对消费资讯进行多方面的策划、推销,受众的消费目标由最初的实际需要变成一种盲目的追逐:追逐时尚、追逐享乐、追逐个性、追逐身份。
   本论文并不打算全面考察传媒中消费主义话语的宣扬,仅仅选取一个地区的三家媒体,通过传播内容的文本分析考察当地媒体中关于消费主义话语的一些表现,明确大众传媒是宣扬消费主义的天然工具,目的是通过这种表现,来肯定一点:消费主义的兴盛离不开经济的发展,但绝不单纯地依赖经济条件而存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消费主义更需要的是文化为其提供“价值观念上的合法性”。
   大众传媒是推广消费主义文化的助推器,一方面体现在传媒内容中消费主义观念的传播影响着受众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体现在传媒自身关注信息产品的“可消费性”上。笔者对三家媒体分别进行了走访调研,从媒体的运作理念、内容选择、激励机制、运作手法等相关方面出发,考量消费主义对媒体的影响:传媒的运作机制从计划经济年代的完全受制于政府的政治逻辑转向受经济利益影响,商业逻辑开始入主我国的传媒业,形成以市场为主导、迎合受众等为特点的传媒消费主义思潮。
   第三章“消费主义影响下的合肥媒体运作机制”的基本观点是:大众传媒的运作理念已经由新闻专业主义理念转向市场理念,秉持受众至上与盈利至上的运营信念,广告和受众成为媒体发展过程中的两个关键词。新闻生产流程中普遍受到市场经济的作用,媒体已经和其他物质产品的商家一样,需要做一个“销售者”、“服务者”。媒体的内容选择主要围绕社会消费生活的各方面进行加工制作,尤其是时尚消费资讯是“植入式广告的方便载体”,广告占了传播内容的很大一部分比例,直接有力地刺激受众的消费欲望。传媒的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在市场理念下自然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发行量、收视率和点击率来衡量信息产品的好坏,媒体不再固定从政府部门获取相应的拨款,而需要生产受欢迎的信息产品进行销售;以量而不是质作为媒体工作者的考核标准,记者、编导需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绩效工资”。为了更好地销售信息产品,媒体采用一些运作手法,主要包括信息产品和媒体进行自我包装的两个方面。包装信息产品方面,媒体越来越多地走信息产品审美化和娱乐化的道路,而在自我包装上则注重市场的细分和品牌经营的运作手法。
   最后一部分对传媒与消费主义的关系进行简单清晰的梳理和归纳,消费主义的西风东渐少不了传媒的推波助澜,大众传媒也从内容到运作机制上受到消费主义的影响,在互动过程中,对传媒出现消费主义倾向的异化进行一些理性思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