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跨学科论文零被引现象研究——基于零被引与高被引对比分析的视角
【6h】

跨学科论文零被引现象研究——基于零被引与高被引对比分析的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2.1 跨学科研究进展

1.2.2 零被引研究进展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2 理论基础概述

2.1 论文跨学科相关问题

2.1.1 跨学科论文界定依据

2.1.2 学科跨度度量方法

2.1.3 论文学科跨度测度指标

2.2 论文零被引相关问题阐述

3 数据收集及预处理

3.1 数据来源

3.2 数据采集及预处理

3.2.1 数据采集

3.2.2 数据预处理

4 论文零被引现象特征分析

4.1 样本总体零被引现象

4.1.1 零被引论文年度分布及论文首次被引情况

4.1.2 高被引论文及睡美人文献分布情况

4.2 学科跨度对论文零被引的可能影响分析

4.2.1 不同学科跨度的零被引论文分布及首次被引情况

4.2.2 学科跨度对论文高被引的可能影响分析

4.3 作者数量对跨学科论文零被引的可能影响分析

4.3.1 不同作者数量的跨学科零被引论文分布及首次被引情况

4.3.2 作者数量对论文高被引的可能影响分析

4.4 登载位置对跨学科论文零被引的可能影响分析

4.4.1 不同登载位置的跨学科零被引论文分布及首次被引情况

4.4.2 不同登载位置对跨学科论文高被引的可能影响分析

4.5 出版语言对跨学科论文零被引的可能影响分析

4.5.1 不同出版语言的跨学科论文零被引分布及首次被引情况

4.5.2 出版语言对跨学科论文高被引的可能影响分析

4.6 跨学科论文的篇幅对零被引的可能影响分析

4.6.1 不同篇幅的跨学科零被引论文分布及首次被引情况

4.6.2 跨学科论文篇幅对高被引的可能影响分析

4.7 若干期刊指标对跨学科论文零被引影响分析

4.7.1 期刊影响因子

4.7.2 被引半衰期

4.7.3 即年指标

4.8 小结

5 基于粗糙集理论构建关于论文零被引的核心影响因素的约简模型

5.1 粗糙集理论概述

5.2 模型建立及数据处理

5.2.1 模型建立

5.2.2 数据处理

5.3 分析结果

5.3.1 跨学科论文零被引核心影响因素分析

5.3.2 跨学科论文高被引及论文被迟滞承认的核心影响因素分析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为了深入认识跨学科论文的零被引现象,本文选取2004年农业科学领域的论文为研究对象,尝试从多个角度来揭示跨学科论文零被引现象特征,并建立影响因素约简模型探索论文零被引与高被引的核心影响因素。
  本研究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一、基于香农的信息熵原理和论文的分类特性,构建测度论文学科跨度指标模型,并运用该指标模型计算出每篇论文的跨学科测度指数,进而识别出跨学科论文样本,据统计,样本总体中,不同学科跨度的论文呈偏正态分布,符合一般统计分布规律。二、通过基本的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从论文学科跨度、出版语言、作者数量、关键词数量、期刊来源指标等多个角度分析跨学科论文的首次被引情况,零被引论文、高被引论文、睡美人文献的分布情况及相关特征。三、基于粗糙集理论建立跨学科论文零被引及高被引影响因素约简模型来探讨论文零被引的核心影响因素,经分析发现,期刊半衰期对论高被引、零被引的影响较小;论文出版5年后还未被引用的核心影响因素有论文的学科跨度、所刊载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期刊即年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论文出版10年后还未被引用的核心影响因素是论文出版语言、论文篇幅和出版位置;论文的学科跨度、作者数量和论文篇幅是影响论文被迟滞承认的核心因素。
  通过实证和对比研究,不仅对跨学科论文的零被引、高被引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同时也为科研人员如何提高论文质量、优化发表策略,期刊管理者如何提升期刊质量,科研评价管理者有效评价与管理跨学科研究成果提供一定的借鉴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