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网络热点事件舆情“生成-回应”机制研究——以“男子20年后打老师案”为例
【6h】

网络热点事件舆情“生成-回应”机制研究——以“男子20年后打老师案”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来源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舆情与舆论

(二)网络舆情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一)个案研究法

(二)内容分析法

(三)框架研究法

五、研究思路

第二章“打老师案”中的舆情生成与扩散

一、媒体跟进报道驱动舆情多种生成

(一)“打老师案”事件概述

(二)“打老师案”中的议题传播与扩散周期

(三)舆情消散阶段

二、案件发展:舆情呈现出关于“情”与“法”的争论

(一)情理之争:“大快人心”抑或有悖公序良俗

(二)关于是否“合法”的争论

第三章 “打老师案”中的网民情绪与媒体的舆论引导

一、网民情绪:标签化与群体极化

(一)“打老师案”事件的标签化

(二)网民的群体极化

二、媒体:选择性议程与倾向化的引导

(一)媒体报道的议程设置

(二)媒体的舆论引导

(三)媒体介入加剧舆情反复

第四章 法治舆论场中的多元舆情回应

一、常某辩护律师:关键的舆情作用者

(一)推动舆情扩散,传达理性声音

(二)致力化解恩怨,避免舆情升温

二、报纸:多重框架下的审判报道

(一)一审宣判:最后的热点时刻

(二)多重新闻信息来源丰富报道内容

(三)案件审理中的多重报道主题

三、网民:能动的舆情作用者

(一)专业意见领袖的解读

(二)普通网民之间的互动

四、法院:第一时间发布信息掌握主动权

(一)利用媒体资源,第一时间发布信息

(二)专业法理解读,直面网民质疑

(二)案后反思总结,传达理性声音

结语

一、网络热点事件舆情的多种生成与回应机制

(一)元事件多路径传播触发舆情

(二)多主体互动影响舆情走向

二、和谐的舆论场建构何以可能

(一)政府:积极推动网络舆情综合治理体系的构建

(二)媒体:促进社会表达与协商民主

(三)网民:积极推动舆情演变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尤宽;

  •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

  • 授予单位 安徽大学;
  • 学科 新闻与传播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勇;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P62R69;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