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清末中日教育交流之研究——以教育考察记等相关史料为中心
【6h】

清末中日教育交流之研究——以教育考察记等相关史料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绪论

第一章对日教育考察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第一节甲午战前的对日教育考察

第二节甲午战后的对日教育考察

第三节日本教育考察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影响

第二章湖南提学使吴庆坻的日本教育考察

第一节吴庆坻履历及其日本教育考察的派遣经过

第二节《日本东京各学校参观笔记》的发现及其史料价值

第三节吴庆坻日本考察期间的家书及其史料价值

第三章张大镛及程恩培的日本教育考察

第一节张大镛及其《东瀛各校纪略》和《日本武学兵队纪略》

第二节程恩培的日本之行

第三节对日考察与浙江学堂的兴办

第四章留日学生监督处《官报》及其史料价值

第一节《官报》的收藏及其利用状况

第二节留日学生监督处成立经过

第三节《官报》的资料容量和栏目构成

第四节新发现《官报》各期目录

第五节《官报》的史料价值

第五章从《官报》看“五校特约”留学计划的成立过程及其实施状态

第一节“五校特约”留学计划形成的背景

第二节“五校特约”留学计划形成过程及内容

第三节“五校特约”计划的实施状况

第四节“五校特约”留学计划对浙江省的影响

第六章浙江早期留日学生

第一节近代中国最早的地方官费留日学生

第二节1898年的浙江留日学生

第三节浙江早期留日学生的译书活动

第四节浙江早期留日学生监督孙淦事迹

第七章浙江留日学生的人数及其构成

第一节浙江留日学生人数

第二节浙江留日学生的生源组成和地区分布

第三节浙江留日学生的学校和专业分布

第八章浙江留日学生与教育事业

第一节学校教育岗位上的浙江留日学生

第二节教育行政岗位上的浙江留日学生

第九章高田早苗的中国教育考察及其中国教育认识

第一节早稻田大学清国留学生部的开设和高田的中国教育考察

第二节高田早苗早期有关中国的论说

第三节高田早苗所见的中国教育现状

第四节高田早苗的“同利益论”及其本质

第十章日本人对中国人留学日本的认识

第一节血与泪的结晶

第二节共同利益之所在

第三节培植势力之长计

第四节“豚尾奴”与佳宾珍客

第十一章清代赴日考察官绅日本访书活动

第一节清代日籍西渐的主要载体

第二节清末赴日考察官绅的日本访书记录

第三节清末赴日考察官绅日本访书之特点

第十二章从“人类馆”事件看明治时代日本人的中国认识

第一节大阪博览会与“人类馆”事件

第二节“人类馆”中国人被展出事件

第三节“人类馆”台湾女子被展出事件

第四节“人类馆”事件所反映出的日本人的中国认识

第十三章罗振玉对日本近代教育的引进

第一节罗振玉早年在上海的活动

第二节《教育世界》的创办

第三节《教育世界》对日本近代教育的介绍

第四节《教育世界》日文翻译之特色

第五节《扶桑两月记》和《扶桑再游记》

第六节罗振玉的学校教育实践

结语

附录一主要对日教育考察记解题

附录二清末浙江留日学生名录(1)

附录二清末浙江留日学生名录(2)

征引文献目录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在注重挖掘和利用相关史料的基础上,通过考证和论述、宏观和微观相兼顾的方式,着重对清末中国人的对日教育考察、留日学生、日本人的对华教育认识等中日教育关系问题进行了研究。 (1)关于清末中国人日本教育考察的研究:在从国内外图书馆收集大量中国人对日教育考察记的基础上,首先从宏观方面对中国人日本教育考察的特点、考察者类型以及日本教育考察与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关系等,结合各类考察事例进行了研究。在微观方面,《湖南提学使吴庆坻的日本教育考察》一章,主要利用笔者所发现的重要史料《日本东京各学校参观笔记》以及吴庆坻日本考察期间的家书等,着重对尚未被完全究明的清末提学使一行的日本教育考察日程及所听讲义的内容进行了整理分析,并对吴庆坻的日本认识作了介绍;《张大镛及程恩培的日本教育考察》一章,以清末浙江所派遣的教育考察官员张大镛和程恩培所著的考察记《东瀛各校纪略》、《日本武学兵队纪略》和《东瀛观兵纪事》为线索,着重对他们的考察内容和考察经过进行了研究。此外,鉴于多数教育考察者在考察期间都有访书经历,而且他们所访求的书籍大多包含教育类书籍,故在附编中设《清末赴日考察官绅的日本访书活动》一章,对缪荃孙、罗振玉等人的日本访书内容的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探讨了清末考察官绅日本访书的特点。通过以上研究,本文认为:清末的大批赴日考察者,通过对日本教育的考察,进一步认识到近代日本大胆借鉴西方,以教育为本,才使其走向了强盛之路;日本教育考察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刺激,使他们在考察归国后或大声疾呼改革传统教育以兴新学,或通过积极模仿日本近代教育而直接投身教育实践,从而使他们成了日本近代教育影响中国的最重要媒介。 (2)关于留日学生的研究:本文将这一部分的研究局限于浙江留日学生。在利用留日学生监督处所发行的《官报》等史料制作《清末浙江留日学生名录》(附录二)的基础上,首先从宏观方面对清末浙江留日学生人数、生源组成和地区分布、学校和专业分布等进行了研究。在微观方面,《留日学生监督处〈官报〉及其史料价值》一章,除对留日学生研究的重要史料—留日学生监督处《官报》的收藏及其利用状况作了介绍外,着重以笔者新近发现的第1、2、4-7期《官报》为例,对《官报》的资料容量、栏目构成和史料价值进行了研究;《从〈官报〉看“五校特约”留学计划的成立过程及实施状态》一章,以《官报》为原始资料,对近代留日学生史的重要内容“五校特约”留学之计划的形成背景、过程、内容、实施状态以及浙江省的对应等进行了考察;《浙江早期留日学生》一章,对向来较少被重视的早期浙江留日学生的人数、派遣经过等进行了考证。《浙江留日学生与教育事业》一章,着重对浙江留日学生在学校教育和教育行政岗位上所作的贡献进行了考察。通过以上研究,本文认为:甲午战后,中国人一改以往对日本不屑一顾的淡漠态度,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通过留学的方式跨出国门去认识日本,并通过日本进一步认识世界,其规模之大,意义之深远,均史无先例;清末浙江率全国之先派生留日,而且留日学生总人数大约能占全国总数的十分之一,每年的在日学生数均名列前茅;而清末浙江开放的社会风气、开明官僚士绅的提倡、早期浙江留日学生的榜样作用以及他们的积极宣传和呼吁、浙江特殊的地理和交通条件、浙江与日本的历史渊源关系等,是浙江在清末留日运动中能处于领先地位的主要原因。 (3)关于日本对华教育认识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侧面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对日本明治时代的著名学者和政治家并曾直接参与中国留学生教育的高田早苗的中国教育认识进行了考察,通过对高田的中国教育考察经过及其考察归国后有关中国教育的诸多言论进行分析,认为高田的教育中国人可以给中国和日本带来共同利益的所谓“同利益论”,虽然表面上较容易被中国人所接受,但若对其作进一步的剖析,就不难发现其与高田长期共事的大隈重信等人所提倡的“中国保全论”,两者虽形异而神同,其真正目的均在于扩张日本的政治经济权益,为中国谋利益只是其冠冕堂皇的幌子。其次,是以日本报刊的相关报道为主要依据,对明治时代日本社会对中国人留学日本的认识进行了考察,认为在中国人留学日本问题上,日本政府的心怀叵测和部分有识之士的凛然正义,日本社会所滋长的歧视中国人的风潮和部分日本人的好意,正反两方面虽然始终交织在一起,但图谋国家利益与歧视中国学生占据了上风,而这一状况直接影响了日本对中国留日学生教育的成败,影响了留日学生对日本的认识和态度,影响了留学生们在归国后对日实践活动。第三是作为与此有关联的内容,在附编中设《从“人类馆”事件看明治时代日本人的中国认识》一章,对在日本第五次内国博览会期间所发生的“人类馆”展出中国人事件的交涉过程进行了考察,分析了当时日本官方和民间的对中国及中国教育的认识,指出在对待有损中国人感情的问题上,日本官方采取了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而民间的大多数人则对被认为是“弱国之国民”的中国人具有歧视感情。 此外,附编中《罗振玉对日本近代教育的引进》一章,主要以罗振玉于1901年在上海创办的中国最早的教育杂志《教育世界》和日本考察记《扶桑两月记》、《扶桑再游记》等为线索,对罗振玉在引进日本近代教育和亲自主持学堂事务进行教育实践等方面的活动进行了考察,充分肯定了罗振玉在近代中日教育交流方面所作的贡献。

著录项

  • 作者

    吕顺长;

  •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

  • 授予单位 浙江大学;
  • 学科 中国古典文献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张涌泉,王勇;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G529.52;
  • 关键词

    清末; 教育交流; 教育考察; 留日学生;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