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对口支援到中国式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构建——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
【6h】

从对口支援到中国式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构建——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思路

3.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创新点

2.不足之处

二、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

(一)核心概念界定

1.对口支援

2.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3.中国式横向财政转移支付

4.国家治理现代化

(二)理论基础——制度变迁理论

(三)理论框架

三、我国对口支援的现状

(一)对口支援的内容

1.边疆地区对口支援——以对口援疆和对口援藏为例

2.重大工程的对口支援——以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对口支援为例

3.重大自然灾害的对口支援——以全国对口支援汶川灾后恢复重建为例

4.扶贫开发中的对口支援

5.特定领域的对口支援——以教育对口支援为例

(二)对口支援的成效

1.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2.经济内生增长动力明显增强

3.人口素质不断提升

(三)对口支援的问题

1.对口支援依赖中央权威,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

2.对口支援的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3.对口支援的计划性色彩浓烈,忽视市场作用

4.对口支援属性模糊,与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关系不够明确

四、德国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借鉴和启示

(一)德国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1.德国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法律规定

2.德国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内容

(二)德国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借鉴和启示

1.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法制化

2.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资金分配的公式化

3.各级政府间事权财权划分的明晰化

4.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施方式的综合化

五、中国式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构建思路

(一)中国式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和原则

1.中国式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

2.中国式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原则

(二)中国式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定位和规模

1.中国式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定位

2.中国式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规模

(三)中国式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内容体系

(四)中国式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分配的依据和测算方法

1.中国式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分配依据

2.中国式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测算方法

(五)中国式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组织体系

(六)中国式横向财政转移支付配套措施的完善

1.完善纵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2.明晰政府间的事权财权

3.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4.建立中国式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评估体系

5.建立中国式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监督体系

6.建设规范的政府间财政基础数据库

六、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国家治理现代化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度化、法治化、民主化和科学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实现从对口支援到中国式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制度变迁,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也是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现实需求。因此,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从对口支援到中国式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构建兼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尝试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角切入,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对比研究法,对从对口支援到中国式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构建进行研究。本文的研究内容除第一章的“绪论”和最后一章的“结论和展望”外,主体内容包括四部分:第一,界定和阐述了相关概念和理论,分析了理论框架。第二,详细描述了对口支援的内容,总结了对口支援的成效,分析了对口支援的问题。第三,分析总结了德国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及其借鉴启示。第四,从目标和原则、定位和规模、内容体系、分配依据和测算方法、组织体系、配套措施完善六个方面提出中国式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构建思路。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两点:
  第一,研究视角新。当前还鲜少有学者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角就对口支援到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制度变迁进行研究。对对口支援的研究主要基于府际关系视角或者法治化视角;对构建中国式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研究主要基于经济学和法学的学科背景。因此,本文基于公共管理学的学科背景,从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为对口支援的制度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
  第二,研究观点新。当前对对口支援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大多是对对口支援的某一具体类型进行研究;在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构建研究中,多数是将对口支援作为构建我国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可行性条件之一,而本文则是立足于对对口支援的系统化分析,从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研究对口支援到中国式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构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