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Epidemiological patterns and community-based study for early warning systems for malaria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 Hubei and Hainan Provinces, China
【6h】

Epidemiological patterns and community-based study for early warning systems for malaria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 Hubei and Hainan Provinces, China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List of Tables、List of Figures、Acronyms and Abbreviations

声明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Background

Chapter Two: Malaria epidemiology and interventional measures for early warning systems

Chapter Three: Literature review

Appendix

Acknowledgements

展开▼

摘要

背景:疟疾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它已被确定为一种能够对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造成很大影响的寄生虫病,在许多国家都阻碍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在中国,尽管在控制和根除疟疾方面已经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该病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
   在中国疟疾的流行从南到北逐步减少。
   目的:在本研究中,我们的目标是利用预防控制疟疾的早期预警系统进行干预研究,描述这种疾病的流行病学模式和评估在湖北和海南省用以社区为主的干预形式控制疟疾的有效性。中国定下了消灭疟疾的目标,而我们对消除疟疾分析了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可行性。
   方法:我们对疟疾病例进行了一项全面的调查,通过流行病学研究对疟疾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风险定义。对疟疾防控的早期预警系统进行以社区为基础的干预研究。
   研究工作在湖北和海南省的农村社区根据该地的流行水平进行。调查问卷收集人群横断面信息。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疟疾疾病信息和个人防护,环境与行为。
   将健康行为的相关潜在因素和一些结局变量进行调整和统计分析。
   结果:本文尝试将灵敏度和特异性考虑进来,并结合流行病学、地理、人口统计数据,以增加方法的可行性。全中国总的疟疾发病率一直呈下降趋势,疟疾项目工作的重点已经从控制疟疾发展到了消除疟疾。然而,尽管对疟疾的控制做了大量的努力,仍然有不确定性,因为疟疾涵盖了从无症状感染到急性症状及死亡的多种结局。
   有效的干预研究指出在不同人群中发现了不同类型疟疾。性别,年龄,在该地的生活时间和求医行为都被发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疟原虫是超过80%的病例的传染源,其中是恶性疟疾的很少。受访女性中关于疟疾的感知及个人防护问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方法的使用在一般人群中占相对较高的比例。然而,怀孕妇女去了解疟疾预防措施的人数非常少。
   结论:在中国,由于特殊干预的推广,疟疾的发病率在持续的下降。通过长期坚持进行公共卫生活动应该持续加强人群对于疟疾防控的意识。
   创新点:本研究改进相当的感知和人口有关的疟疾预防措施。我们演示了如何积极的干预导致预期行为和健康结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