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显微外科结合伽玛刀放射外科对功能性垂体大腺瘤和巨大腺瘤的治疗效果评估
【6h】

显微外科结合伽玛刀放射外科对功能性垂体大腺瘤和巨大腺瘤的治疗效果评估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垂体腺瘤病人经手术、放射治疗后发生腺垂体功能低下症的相关性研究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附录1.

附录2.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垂体大腺瘤或巨大腺瘤经常更容易因巨大体积及侵袭周围结构使手术切除不彻底而致残留,故需要进一步治疗。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已经用于残留肿瘤的辅助性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研究显微外科联合伽玛刀放射外科对功能性垂体大腺瘤和巨大腺瘤的治疗效果。
  方法:评估功能性垂体大腺瘤和巨大腺瘤治疗后的治疗效应、神经功能表现和内分泌激素水平与治疗前差异。自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的59例功能性垂体腺瘤病人起初接受显微外科切除,并在随后的3个月内对残留部分行伽玛刀放射治疗。研究分成垂体大腺瘤和巨大腺瘤两组,在前一组中给予平均边缘放射剂量19.26±7.32Gy,平均最大剂量42.25±12.29Gy,平均等剂量曲线
  45.58±9.76%;后组分别为14.19±5.94Gy,41.58±11.18Gy和34.57±11.40%。术后肿瘤反应、无进展生存期、主要临床表现(视觉功能、头痛)和并发症(垂体功能低下等)是主要测量结果,随访期不少于3年。使用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手术联合伽玛刀治疗后肿瘤复发的预测因素。
  结果:59例垂体大腺瘤和巨大腺瘤病人平均年龄为40岁(范围21-82岁),其中59%是男性,平均肿瘤体积14.10±10.6cm3。经显微外科切除联合伽玛刀放射治疗后随访观察,垂体大腺瘤的控制率为92.1%(35例),复发率仅为7.9%(3例),随后全部再次行手术切除治疗;垂体巨大腺瘤经联合治疗后61.9%(13例)得以控制,有38.1%(8例)复发,其中1例因查出肺癌后未再治疗外,其余7例全部再次手术。肿瘤反应在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垂体大腺瘤无进展生存期要高于垂体巨大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治疗后40.7%(11例)的垂体大腺瘤病人视觉改善,68.8%(11例)的头痛缓解;垂体巨大腺瘤视觉改善35.3%(6例),与大腺瘤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头痛缓解率50%(4例)较大腺瘤低(P<0.05)。治疗后出现视觉功能障碍加重,巨大腺瘤的发病率19.5%远高于大腺瘤7.9%(P<0.05)。新发或加重的腺垂体功能减低是最多见的治疗相关并发症,大腺瘤、巨大腺瘤病人的发病率分别为39.5%(15例)和33.3%(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性脑组织坏死和脑血管意外未见发生。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只有肿瘤大小是联合治疗后肿瘤复发的高危因素(P=0.029),性别、年龄、侵袭、肿瘤边缘放射剂量、最大放射剂量、放射靶体积、激素状态及随访等因素与肿瘤复发无相关性(P>0.05)。
  结论:功能性垂体腺瘤经显微外科结合伽玛刀放射治疗后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垂体大腺瘤相较于巨大腺瘤,更突显这种联合治疗的效果,表现出了更高的肿瘤控制率,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更有利的临床症状的缓解及相对较低的并发症。最常见的治疗相关并发症是新发或加重的垂体功能低下症,可发生在部分病人中。肿瘤大小是唯一能够预测肿瘤复发的高危因素。显微神经外科切除联合伽玛刀放射治疗为功能性垂体大腺瘤病人提供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选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