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认知行为疗法介入贫困儿童问题行为矫正研究——以河南省云阳镇“儿童希望之家”S个案为例
【6h】

认知行为疗法介入贫困儿童问题行为矫正研究——以河南省云阳镇“儿童希望之家”S个案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文献综述

2 研究设计

2.1核心概念界定

2.2理论基础

2.3 研究思路

2.4研究方法

3 案主相关背景介绍及问题行为评估

3.1“儿童希望之家”情况介绍

3.2“儿童希望之家”儿童情况介绍

3.3个案案例选择及介绍

3.4案例问题行为评估

4 认知行为疗法介入贫困儿童问题行为服务过程

4.1建立关系

4.2制定服务计划

4.3引导案主识别错误思维

4.4引导案主识别核心认知偏差

4.5重建案主正确认知

5 服务结果评估

5.1量表评估

5.2观察访谈评估

6 总结与反思

6.1总结

6.2对于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的反思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访谈人员名单

展开▼

摘要

贫困儿童是贫困家庭儿童的简称,是贫困群体中更需要关注的群体,他们的生存和发展权益很容易受到损害,但是又很容易被忽视。贫困的家庭环境给贫困儿童的生存和生长带来诸多困难与挑战,许多贫困家庭儿童也因此存在不同程度的内隐型和外显型行为问题。
  本研究以“儿童希望之家”的一名贫困儿童作为介入对象,以认知行为疗法作为介入手段,为介入对象提供服务。首先,本研究采用儿童行为量表和访谈的方法对案主的问题进行评估,分析案主在内隐型和外显型行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发现案主内隐型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敌意(社交退缩),外显型问题行为主要变现为违纪和攻击性行为。针对案主的这些问题,笔者在与案主共同商议的基础上制定出服务计划;然后,笔者运用认知行为疗法中的提问、记笔记、布置家庭作业等技巧,引导案主识别“自动化思维”中的错误思维以及核心认知偏差,并帮助其建立了新的正确的认知。最后,再次运用量表测量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服务结果进行了评估,以检测认知行为疗法介入贫困儿童问题行为的服务效果。服务评估显示,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对案主的问题行为的介入,案主的内隐型和外显型问题行为均得到了改变。在内隐型行为问题上,案主的敌意(社交退缩)情况得以改变,人际交往得到了改变;在外显型行为问题以上,案主的攻击性行为和违纪行为因子分数明显降低,较之前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变,攻击性行为和违纪行为得到明显消减。
  通过对案主的服务与对服务结果的评估及总结,笔者得出结论:一方面,认知行为疗法的介入对于改变贫困儿童问题行为具有明显的作用,而且在运用过程中,认知行为疗法具有根本性和“自助”性的特点,在改变贫困儿童问题行为方面有其适用性;另一方面,由于认知行为疗法包含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中的多种专业方法,所以对社会工作者的要求也很高,需要社会工作者熟练掌握,能够将两种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巧妙结合运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