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刘启泉教授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经验
【6h】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刘启泉教授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经验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资料

2 方法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症状分布情况

3 舌脉分布情况

4 病症类型分布

5 用药规律统计

6 创新性新处方分析

附图

附表

讨论

1 CAG伴IM基本情况分析

2 数据挖掘刘启泉教授诊治CAG伴IM经验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综述:当代中医名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经验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总结并挖掘刘启泉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伴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的经验及用药规律,以利于名老中医治疗经验的传承,并为中医治疗CAG伴IM的临床与科研提供思路及参考。
  方法:收集刘启泉教授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门诊治疗CAG伴IM的有效病案286例,录入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所开发的“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利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刘启泉教授治疗CAG伴IM的用药规律及常用处方的药物特点,探索治疗CAG伴IM的新思路、新方法。
  结果:
  1、基本情况:286例患者中,男性145例,女性141例;年龄集中在50-69岁之间;临床症状排前3位的是胃胀、胃痛和嗳气;舌脉以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为主;根据西医疾病分类,CAG伴轻、中度IM者较多,伴有糜烂者有174例;根据中医疾病分类,胃痞者为172例,胃脘痛者为114例;根据中医证型分类,胃络瘀阻证最多,其次为脾胃湿热证。
  2、处方分析:中药“四气”统计结果显示,温性和寒性药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48.02%、35.56%;中药“五味”统计结果显示,苦味药和辛味药使用比例较高,分别为36.19%、33.40%;药物归经统计结果显示,以脾、胃、肝三经频次最高;处方中使用频次在40次以上的药物有44味,按功效分类,共计使用14类药,其中清热药和理气药使用频次最高,其次是活血化瘀药、养阴药和安神药;关联规则分析中,通过支持度的不断上升,得到8味核心药物,包括石菖蒲、郁金、百合、白芍、延胡索、茯苓、当归、蒲公英;在关联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复杂系统熵聚类算法,得到3-5味新方聚类核心组合,通过无监督熵层次聚类,得到治疗CAG伴IM的9首新处方。
  结论:
  1、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出刘启泉教授治疗CAG伴IM临证用药多辛开苦降,寒温并用,认为热毒血瘀是病机关键,以“清热解毒,行气活血”贯穿始终,同时不忘顾护阴液及情志的调护。并开发出9首治疗CAG伴 IM的新处方,推动了刘启泉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传承与创新。
  2、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患者的基本情况、用药情况及组方规律进行统计,为深入分析和挖掘刘启泉教授治疗CAG伴IM经验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有助于名老中医治疗经验的总结与传承,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