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充填技术及老化实验对复合树脂修复体边缘微渗漏的影响
【6h】

充填技术及老化实验对复合树脂修复体边缘微渗漏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 言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复合树脂微渗漏的研究进展

综述二C形根管系统及其根管预备的研究进展

附 图

致谢

展开▼

摘要

复合树脂由于美观、环保、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等优点,其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已形成逐步取代银汞合金的趋势。然而,目前复合树脂普遍存在聚合体积收缩问题,对修复效果造成一定影响;尤其是树脂老化后容易产生边缘着色、继发龋、松动、脱落等。复合树脂的聚合体积收缩产生收缩应力,致修复体边缘形成缝隙,产生边缘微渗漏。影响复合树脂收缩应力和微渗漏产生的因素主要包括:1.材料性质,如树脂的弹性模量、流动性能、无机填料含量等;2.临床因素,如填充方法、洞形因素、洞衬材料、固化速度等。目前关于如何减少微渗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进树脂材料性能上,而在改良临床修复技术方面的研究并不多。本课题研究目的是综合评估材料性质和临床操作因素对复合树脂修复体边缘微渗漏的影响。 目的: 1.探讨冷热循环老化实验对修复体边缘微渗漏的影响。 2.观察不同充填方法对复合树脂修复体边缘微渗漏的影响。 3.探讨不同类型复合树脂材料对修复体边缘微渗漏的影响。 4.观察洞形大小对复合树脂修复体边缘微渗漏的影响。 方法: 1.收集离体牙分组进行不同大小洞形的制备并采用三种不同方法进行充填修复。 2.实验组样本经10000次冷热循环老化实验;同时,对照组样本保存在37℃生理盐水中7天。然后所有样本浸泡于2%亚甲基蓝溶液24h后,切片,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修复体边缘染料渗入情况,并通过IPP图像分析处理软件对渗入深度进行测量 3.使用SPSS16.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的配对t检验。 结果: 1.三种充填方法用Z350修复直径为4mm的Ⅰ类洞时,实验组的修复体边缘微渗漏程度较对照组大。 2.三种充填方法用P60修复直径为4mm的Ⅰ类洞时,实验组与对照组修复体边缘微渗漏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Z100使用整体充填法修复不同大小的Ⅰ类洞时,当洞径≤5mm时,实验组的修复体边缘微渗漏程度较对照组大;洞径>5mm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修复体边缘微渗漏程度无统计学差异。Z100使用斜向或平行分层充填法修复直径为4mm的Ⅰ类洞时,实验组较对照组的微渗漏程度无统计学差异。 4.不同类型复合树脂修复直径为4mm的Ⅰ类洞时,修复体边缘微渗漏程度无明显差异;2350、P60分别使用不同充填方法修复直径为4mm的Ⅰ类洞时,整体充填法产生的微渗漏均较斜向分层充填法大,但与平行分层充填法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种分层充填法之间也均无统计学差异;Z100使用整体充填法修复不同大小的Ⅰ类洞,当洞径≤3mm时,修复体边缘微渗漏程度较小,洞径>3mm时,修复体边缘微渗漏程度较大;Z100分别使用不同充填方法修复直径为4mm的Ⅰ类洞时,修复体边缘微渗漏程度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1.同种复合树脂修复直径为4mm的Ⅰ类洞时,斜向分层充填法产生的边缘微渗漏较小,整体充填法相对较大。 2.整体充填法修复体边缘微渗漏随窝洞直径的增加而增大。 3.Z100整体充填法修复直径大于3mm的Ⅰ类洞时,修复体的边缘微渗漏显著增加。 4.冷热循环老化实验使复合树脂修复体边缘微渗漏显著增加。 5.2350、P60修复直径为4mm的Ⅰ类洞时,修复体边缘微渗漏较Z100小,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