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尿L/M值与尿PEG600测定在评价肠道通透性上的比较研究
【6h】

尿L/M值与尿PEG600测定在评价肠道通透性上的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中英文缩略词语表

声明

前言

第一章研究背景

第二章材料和方法

第三章结果

第四章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病因学研究进展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及目的: IBF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继发综合症,可由严重感染如急性胰腺炎、休克、颅脑外伤、大面积烧伤、器官移植等外科情况诱发;也可由肝硬化、白血病、重症心脑肾疾病、实体肿瘤晚期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和放化疗等干预行为引起,是SIRS和MOF的主要诱因之一。目前用于测定肠粘膜屏障功能的方法不多,主要通过检测肠道通透性和分析肠道菌群来了解肠粘膜屏障功能。测定肠粘膜通透性的分子探针主要有以下三类:糖分子探针、同位素探针和聚乙二醇类分子探针,以糖分子探针中乳果糖/甘露醇比值(L/M)最为常用。L/M测定常采用色谱仪分析法,该法耗时耗费、标本预处理复杂、探针选择较局限;而PEG分子探针则集中研究于高分子量PEG对肠通透性的评价。本文拟通过比较气相色谱法测定L/M及硫氰铁-氯仿体系光度法测定低分子PEG在评价多种疾病肠道通透性上的应用价值,探讨光度法测定尿低分子PEG含量作为测定肠通透性更为便捷和准确的方法的可行性。并且在不同病种间用两种方法检测肠道通透性的改变,探讨PEG600光度法在不同病种测定中是否存在差异。 方法: 纳入适量包括肝硬化、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炎症性肠病等患者,口服乳果糖+甘露醇双糖分子探针,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患者尿液中乳果糖/甘露醇比值,隔天口服PEG600探针,用硫氰铁-氯仿二相体系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患者尿液中PEG600含量,两种方法所测得结果分别与健康对照组尿液乳果糖/甘露醇值及PEG600含量比较,探讨PEG600探针是否有价值作为一种简便、客观/准确的肠粘膜屏障通透性的检测方法,以在临床和科研中加以推广。并且在肝硬化、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炎症性肠病等病种间用两种方法检测肠道通透性的改变并进行比较。 结果: 1、病例组尿L/M值(0.06842±0.02275)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03043±0.00663)(t=8.171,P<0.05);病例组尿PEG600含量(801.2898±236.6503)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581.2222±85.7258)(t=4.492,P<0.05)。 2、PEG600探针光度法在诊断肠通透性上与双糖探针色谱法无显著差异(P=0.118>0.05);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PEG600探针光度法诊断肠通透性上与双糖探针色谱法无显著差异且诊断的吻合度较好(P=0.25>0.05,Kappa值0.519);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PEG600探针光度法诊断肠通透性上与双糖探针色谱法无显著差异,且诊断的吻合度较好(P=0.687>0.05,Kappa值0.43);在肝硬化患者中PEG600探针光度法诊断肠通透性上与双糖探针色谱法无显著差异,但诊断的吻合度低(P=0.232>0.05,Kappa值0.26)。 3、在肝硬化、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及炎症性肠病中应用口服PEG600法引起的腹泻、腹痛副作用均明显低于双糖探针法(P<0.05)。 结论: 1、应用L/M色谱法及PEG600光度法均发现肝硬化、炎症性肠病、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肠道通透性较之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提示三种病种其肠粘膜屏障功能均有受损。 2、PEG600光度法用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及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通透性测定时其准确性与双糖分子探针法较一致,而在肝硬化患者肠道通透性的测定上PEG600探针光度法准确率低。提示PEG600探针较适合应用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及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通透性的测定。 3、尿PEG60光度法因其副作用少、操作简便、经济实用,可以用于肠道粘膜通透性的科研及临床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