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第一次文代会考论——新中国文学体制的生成
【6h】

第一次文代会考论——新中国文学体制的生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绪论

第一章新政协会议的筹备与全国文代会

一、中共中央对民主人士的争取与转移。

二、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各界的组织。

三、新政协筹备会及其对全国文代会的领导。

四、外交准备。

第二章全国文代会的准备工作

一、会前的思想准备。

二、大会的人员准备。

三、大会重要文件的起草。

第三章大会的方向及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思想领导

一、大会总主席及中共领导的讲话。

二、“七一”、“七七”纪念活动及文件。

三、领导与接受领导的标志——大会与中共中央的电文。

第四章“新的人民的文艺”——会议的内容

一、大会的日程安排。

二、大会重要内容分析。

三、文艺典范的树立和推广。

四、大会的宣传配合。

第五章全国文代会的传播及推广

一、大会美术展览会及纪念性书籍。

二、地方文艺工作者会议及地方文协的成立。

三、召集地方文代会、成立地方文联

第六章全国文联及地方文艺组织的建立。

一、全国文联的筹备与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

二、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建立。

第七章会议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第一次文代会是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在新中国成立之际组织起了文艺界的力量,指出了全国文艺的新方向,并形成了新中国的文艺组织网络,对于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试图从第一次文代会与中国共产党协商建国的内在关系、会议的准备、会议的召开、会议的推广、文艺组织的建立及会议的影响等方面对第一次文代会进行了详细的考证。 第一次文代会是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准备工作之一,在新政权成立的过程中组织起了全国文艺界的力量,同时指出了新中国的文艺方向,对新中国的文艺发展影响巨大。会议在周恩来及以周扬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党组的领导下在思想、人事、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准备,使会议的召开保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方向。会议通过周恩来、郭沫若等人的重要报告指出了毛泽东延安《讲话》等文艺思想的继承下的“为人民服务”的新的文艺方向,在对国统区文艺思想批判的基础上推广了解放区的文艺模式和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在全国范围确立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领导地位和新的文艺方向。并通过艺术展览、戏剧音乐表演、《人民文艺丛书》等方式建立起了体现新方向的各类作品的典范。同时,大会建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并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不仅为新政协会议的召开组织起了文艺界的力量,而且通过相应的制度开始形成新中国文艺生产和批评的体制。 全国文代会结束后,全国各地举行了地方文代会。这些会议在全国范围推广了全国文代会的精神,同时建立了地方的文艺组织,形成了全国性的文艺组织网络,并通过文联各级党组的设立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新中国文艺的思想和组织领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