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试论语感的本质及生成机制——兼与刘大为教授商榷
【6h】

试论语感的本质及生成机制——兼与刘大为教授商榷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一、语感的本质

二、语感形成的机制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展开▼

摘要

语感及语感教学问题,是近20年来语文教育界研究的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之一,也是争论较多的焦点问题。语感及语感教学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着“语感是什么?怎样培养语感?”这两个问题进行的。其中,对语感本质的理论认识,对语感教学的实践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从理论层面对“语感”的本质和生成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和全面的阐述。 全文由前言、正文和结语组成,其中正文分为两部分。 前言:阐述选题的理由与价值,同时阐释与本文有关的方法论问题。 第一部分:语感的本质。这一部分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分歧,对“语感与意识、无意识”“语感与直觉”“语感与心智技能”这些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研究。刘大为认为语感是“语言的无意识”,但在论证过程中,把以意识对象为标准的分类与以意识主体的意识觉知程度为标准的分类混淆了起来,对此,本文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论证,认为语感既有意识的成分,也有无意识的成分。相比较而言,出现在无意识和意识两个心理层面上的直觉更接近语感的特质。在此基础上,指出语感的本质是对语言的认知能力,并区分能力和技能两者的区别和联系,从而指出徐云知把语感定位于心智技能的不当。语感具有不同于其他语文能力的特点:直觉性与积淀性统一、个体性与社会性统一、感性与理性统一。这一部分主要回答了“什么是语感”这个问题。 第二部分:语感的生成机制。这一部分较为全面地介绍了与语感有关的理论成果,指出图式理论的不足之处,而徐云知提出的单纯的产生式规则生成语感的理论也有见技不见道的缺陷,更无法解释语感这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本文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创见:语感的生成是图式和产生式有机结合针对语境进行迁移和调节的结果。这部分回答了“语感是怎样形成”这一问题。 结语:总结了本文研究中具有创新性的主要成果及其价值和意义。同时,也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