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语文课程性质“言意转换说”质疑——兼与李维鼎教授商榷
【6h】

语文课程性质“言意转换说”质疑——兼与李维鼎教授商榷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一、李维鼎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观点

二、关于“语文课是言语课”的分析

三、关于“言意转换说”的分析

四、“言意转换说”走向了自己的反面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展开▼

摘要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根本属性,是决定语文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根本依据。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是语文课程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只有正确认清语文课程的性质,才能使语文课程理论建设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才能使语文教学实践在正确的理论的指导下朝着健康的道路前进。为此,许多语文教育研究者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提出了自己的语文课程性质观。面对种种不同的语文课程性质观,我们有必要通过冷静、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才有可能认清语文课程的本真面目,正确认识语文课程的性质。本文拟就李维鼎教授的语文课程性质“言意转换说”展开分析、思考,表达我的一得之见。全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李维鼎教授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主要观点。李维鼎教授是赞同“人文说”的,对“工具说”多有批判,但是他同时又认为“人文说”全在于理念,过于空灵,不便于操作。出于进一步完善“人文说”的目的,李维鼎教授提出了语文课程性质“言意转换说”:“语文课就是言语课,而言语的实质又是‘言’与‘意’的矛盾统一,那么‘言’与‘意’的互转性乃是语文课程的性质。”[1]有时他称之为“本性”。 第二部分:关于“语文课是言语课”的分析。应该说“言语课”的提法比“语言课”的提法更逼近语文本体。“言语课”的提法,更能突出语文课的人文性,尤其是思想性。在当时“工具说”一统天下,语文教学只见“语”不见“人”的背景下,为了论证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把语文定位于“言语”,有它的进步意义和历史贡献。但是,如奥苏伯尔所说:“一种真正实在的科学的课堂学习理论,主要关注在学校里或类似的学校环境中发生的,各种复杂的有意义的言语学习和符号学习。”[2]也就是说,真正的课堂学习,在某种意义上讲,都是有意义的言语学习。所以要从“语文课就是言语课”这一基础上探寻语文课程性质,认为“语文课的性质自然取决于“言语”的性质”[3]的观点就值得商榷了。 第三部分:关于“言意转换说”的分析。该部分针对李维鼎教授的“言意转换”的观点,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首先,“言意转换说”理论前提是“言”与“意”是分离的。这一观点违反了哲学、语言学、美学领域中人们达成的共识。我们认为“言”与“意”不可分离,没有孤立地客观存在于“言”之外的等待转换的“意”,也没有不包含“意”的“言”。第二,“言”“意”转换是不存在的,表达不是由“意”到“言”的转化,吸收也不是由“言”到“意”的转换。“言”就是“意”,“意”就是“言”。 第四部分:“言意转换说”的实质与“工具说”相通。李维鼎教授的上述观点中都包含着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言”与“意”是分离的,“意”是主是帅,“言”只是用来表达“意”的材料”,这实际上是退回到仅仅把语言当作表达思想的工具的错误观点上,“言意转换说”和“工具说”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将“言”看作是和“意”分离的一种用来表达“意”的工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