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先锋精神”的延伸、变异与背离——对余华九十年代以来创作“转型”的思考
【6h】

“先锋精神”的延伸、变异与背离——对余华九十年代以来创作“转型”的思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论

一、精神内涵:先锋理念的沿革

(一)苦难与死亡主题的变奏

1.与前期的一致性下有所节制的延伸

2.“恶”欲隐退后呈现新的形态和意义

(二)审视“绝望”的承续与演变

1.绝望情绪由显性向隐性的延伸变异

2.梦魇尽头喜遇希望的绝处逢生

(三)“宿命”意义表达的衍化

1.传统宿命观由偶然向必然衍生

2.生命顿悟后灵魂的救赎

二、叙事形态:嬗变与背离

(一)叙事方式

1.“虚无”的淡化式延续

2.“以重击重”的轻逸化变异

3 、背离“虚伪”:向民间叙事回归

(二)叙事话语

1.前后重复性的部分相承

2.人物意义的“具象化”变异

3.叙事主体的转变

(三)叙事视野

1.荒诞的重现及变异后存在合理性

2.从“窄门”走向“宽域”

三、“转型”的精神驱动

(一)形上与形下哲学沉思的转换

(二)人道主义悲悯情怀的强化

(三)精神伊甸园的执着守望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上世纪八十年代,先锋文学开始在中国文坛雀跃盛行,余华以其暴力、冷漠、残酷、血腥的创作风格,奠定了他领军人物的坚实地位。然而虚伪形式的限制,经济市场的需求,受众阅读兴趣的偏离等因素使先锋文学在成为短暂的主流后消隐而逝。当众多先锋作家感觉苍白无力时,余华却做了一个华丽的过渡,带着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进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创作领域。有人认为这是余华对前期先锋文学的抛弃与反叛,从此时开始已是一个“全新的余华”。余华本人并不认同这种看法,他认为自己还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去反叛先锋文学。当然也有人认为先锋是一种精神,是可以延续的。而余华本身似乎也没有完全要割断“先锋”的意思,他认为创作上的变化是他个人写作的自然延续和创作需要。笔者认为余华九十年代以来的创作,先锋精神仍有承传,但现实性因素明显增加,作品拓宽了表现领域,丰富了读者的阅读视野,较前期的创作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这是应当给予充分注意的。因此,选择从“先锋精神”的延伸、变异、背离的视角谈余华创作的转型,多个层面考察分析与先锋时期小说的变化关系,即首先必须承认余华前后期确实是存在变化的,但这种变化不是完全弃绝式的质的飞跃,九十年代创作很多地方与过去有着似曾相识的面貌,这是先锋精神的内在延伸,当然此种先锋精神也不是对过去的简单重复,有着显著的个性化变异,更可以感受到对以往先锋的背离,从而形成他对文学创作的新的阐释。
   本文的论述分为三部分:
   一、精神内涵:先锋理念的沿革。从苦难与死亡、绝望、宿命等角度展开主题层面的论述;
   二、叙事形态:嬗变与背离。从叙事方式、叙事话语和叙事视野三个视角对余华小说叙事在九十年代的传承变化展开论述;
   三、“转型”的精神驱动。主要论述余华九十年代小说创作转型中“变”与“不变”的哲学思考和精神驱动,突出其在文学创作探索中对精神家园的执着守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