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延迟学习判断效应产生机制的研究
【6h】

延迟学习判断效应产生机制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研究综述

1 元记忆与元记忆监控

2 学习判断

2.1 学习判断的定义及分类

2.2 学习判断的研究范式

2.3 学习判断的产生机制研究

2.4 学习判断的准确性研究

2.5 延迟学习判断效应及其产生机制

第二部分 研究构想与研究意义

1 延迟学习判断效应的最根本原因

2 以”线索-目标”为刺激的延迟学习判断研究

3 本研究的意义

3.1 理论意义

3.2 现实意义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一

1.1 实验方法

1.2 实验数据结果

1.3 分析与讨论

2 实验二

2.1 实验方法

2.2 实验数据结果

2.3 分析与讨论

第四部分 总讨论与总结论

1 总讨论

2 总结论

3 研究创新与不足

3.1 本研究的优点与创新

3.2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实验一用到的词对

实验二用到的词对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学习判断是指个体在学习完一些项目后对自己在之后的回忆测验中回忆成绩的预见性判断,它是元认知前瞻性监测判断的一种重要形式。学习判断的产生机制及其准确性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许多心理学家们的关注,其中,对延迟学习判断效应的研究是学习判断研究的热点之一。关于延迟学习判断效应的产生机制,心理学家们提出了若干理论,总的来说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元记忆假说,这种观点认为延迟学习判断条件下判断相对准确性的显著提高是由于元记忆水平的提高;而另一类被称为记忆假说的观点则认为延迟学习判断效应的产生是由于判断前的时间延迟增强了被试对于学习项目的潜在记忆,从而导致了延迟效应的产生。
   本研究的两个实验均是以延迟学习判断效应为研究对象:实验一关注的是延迟学习判断效应产生机制的元记忆假说与记忆假说之间的争论,旨在弄清究竟何为延迟学习判断效应的根本原因;实验二则关注以“线索-目标”为刺激的延迟学习判断,旨在弄清为何在这种特殊的延迟学习判断条件下,延迟学习判断效应不会出现。实验一采用被试问设计,以9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自变量为不同的学习判断条件,其三个水平分别为即时学习判断条件、短时延迟学习判断条件和长时延迟学习判断条件。期待证实元记忆水平提高才是延迟学习判断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这一假设。实验结果表明:记忆水平的提高至多算是延迟效应的一个影响因素,而此效应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元记忆水平的提高。实验二同样采用被试内设计,以25名大学生作为被试,自变量为不同的学习判断条件,其三个水平分别为即时学习判断条件、以“线索-目标”为刺激的延迟学习判断条件、以“线索-目标”为刺激但插入了预回忆步骤的延迟学习判断条件。期待证实在以“线索-目标”为刺激的延迟判断条件下不会出现延迟效应的原因是个体无法进行有效的尝试提取这一假设。实验结果表明:在以“目标-线索”为刺激的延迟学习判断条件下延迟效应不会出现的原因是判断时目标词的出现阻碍了被试进行有效的尝试提取。所以只要能补充一次进行有效尝试提取的机会,即使在这种条件下也会出现延迟效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