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研究
【6h】

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学术界研究状况

1.对施复亮中间路线各个阶段划分的研究

2.对施复亮中间路线内容的研究

3.对施复亮中间路线的评价和认识研究

4.对施复亮中间路线破产原因研究

5.对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研究的展望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二、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的缘起和发展

(一)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的缘起

1.儒家中庸思想的熏陶

2.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

3.自身双重党籍身份的影响

(二)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的发展历程

1.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的萌芽

2.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的形成

3.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的发展

4.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的归宿

三、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中间派的社会基础

(二)中间路线的政治理论和建国纲领

1.建立民有民治民享的联合政府

2.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3.执行政协路线

4.另辟新途借鉴美苏

(三)中间路线的实现途径

1.唤醒广大中间阶层

2.走和平改良之路

3.调和国共两党关系

4.用和平合理的方法解决土地问题

四、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的评析

(一)进步性

1.强调民力和民意的重要性

2.运用马克思主义对民意等问题进行分析

3.部分主张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方向相吻合

(二)局限性

1.中间路线倡导者低估了战后中共的实际力量

2.中间路线倡导者的阶级局限性

3.中间路线倡导者未能认清战后中国国情

五、历史意义及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一)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仍需坚持统一战线理论

(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需解决好农村的土地问题

(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需处理好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中间路线社会思潮在解放战争时期鼎盛一时,学界对中间路线的褒贬不一。施复亮作为这一时期中间路线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较具代表性和典型性。施复亮曾经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最早的一批中国共产党员,大革命失败后由于各种原因脱离党组织,在抗日战争期间他积极参加抗战,抗战胜利以后极力提倡中间路线,他丰富而曲折的人生经历,以及他在党内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贡献都是不可忽视,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要运用了历史分析法、文献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等方法,查阅了大量施复亮发表的原始报刊,详细分析了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的缘起及发展过程,并对其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挖掘出其中对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全文从以下五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回顾以往学者对施复亮中间路线的相关研究状况,其中包括对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的不同阶段的划分研究,对施复亮中间路线核心内容的研究,对施复亮中间路线的评价认识研究,中间路线破产原因的研究,以及对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研究的前景展望等,并对文章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进行介绍。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的缘起和形成发展的过程。从儒家中庸思想的熏陶、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国共两党双重党籍身份的影响三个方面追溯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的起源。施复亮的中间路线思想经历了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初期时候的萌芽阶段,到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国内革命开始前初步形成阶段,1946年7月到1947年6月进一步发展和1947年11月后与中共马克思主义者的论争中走向破产并向中共靠拢四个阶段。
  第三部分为主要论证分析施复亮中间路线的核心主张和主要内容。主要从中间派的社会基础;中间派的政治理论和建国纲领,即建立民有民享民治的联合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执行政协路线,借鉴美苏,另辟新途等;中间路线的实现途径,即唤醒广大中间阶层,走和平改良之路,调和国共,用和平的办法解决土地问题。
  第四部分主要是对施复亮中间路线的评价,这是本文的创新部分。
  施复亮中间路线思想的进步性表现在,强调民力和民意的和重要性,提出的和平建国的思路符合广大人民的心愿,又有广大的群众基础,这部分人在中间路线破产后基本上成为中共的群众力量;另外施复亮在阐述中间路线思想的时候,大量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群众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种运用和发展;最后,施复亮本身是一位爱国主义民主人士,因此中间路线中提到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很多政策,都有利于战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人民谋利益的初衷是和中共保持一致的。
  施复亮中间路线也有其局限性,表现在施复亮对当时国内外形势的估计错误,和对国共力量对比的不了解,低估了中共当时的力量,同时由于资产阶级本身的阶级局限性,他们没有提出符合当时中国国情的建国方案,他们没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无法保证自己建国方案的实施;中间路线中所倡导的和平建国方案在当时也没有实现的现实可能性。
  第五部分主要是中间路线对当今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启示。第一,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依然应当坚持统一战线这一法宝,任何时候不能动摇。第二,对待当今社会中的种种社会思潮,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方向。第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中,要处理好农村的土地问题,处理好“三农”问题。第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需处理好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