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学校长实名推荐”政策公平性研究
【6h】

“中学校长实名推荐”政策公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追求公平正义的社会时代背景

2.高考统一招生制度因缺乏灵活自主性而广受诟病

3.以政策公平为视角研究“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

(二)核心概念界定

1.教育政策

2.公平与高等教育政策公平

3.高校自主招生

4.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

(三)研究综述

1.“中学校长实名推荐”政策的综述

2.对已有文献的分析与反思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高等教育政策的公平价值取向

(一)高等教育政策应立足“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二)高等教育政策的价值追求——公平

1.高等教育政策的公平价值

2.高等教育政策公平价值的实现

(三)影响高等教育政策公平性的因素

二、高校自主招生制度

(一)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制度沿革

1.旧中国时期的高校自主招生

2.建国以来高校自主招生的改革

(二)大学推荐入学制度的域外考察

1.美国大学的“推荐信”制度

2.日本大学的推荐入学制

3.香港地区的“校长推荐计划”

4.台湾地区的推荐甄选制

(三)对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的思考

1.关于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制度沿革的思考

2.对国外及香港、台湾地区推荐制度的思考

三、“中学校长实名推荐”政策的事实分析

(一)“中学校长实名推荐”政策的内容分析

1.“中学校长实名推荐”政策的主要内容

2.“中学校长实名推荐”政策内容的问题分析

(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政策的过程分析

1.“中学校长实名推荐”政策的决策过程

2.“中学校长实名推荐”政策的决策过程分析

(三)“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的政策环境分析

1.政治环境分析

2.经济环境分析

3.文化环境分析

四、“中学校长实名推荐”政策的价值分析

(一)“中学校长实名推荐”政策的价值选择

(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政策的价值实现

(三)“中学校长实名推荐”政策的价值缺失

五、“中学校长实名推荐”政策公平性研究

(一)“中学校长实名推荐”政策的公平性体现

1.中学推荐资格的公平性体现

2.政策实施方案的公平性体现

3.学生考核评价的公平性体现

(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政策的公平性质疑

1.政策本身带有的不公平性

2.推荐名额分配上的公平性质疑

3.招生造成的区域问、校际间、城乡间不公

4.对校推生“招而不培”无法体现公平的“差异性原则”

(三)“中学校长实名推荐”政策公平性的完善路径

(四)结论与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中学校长实名推荐”政策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中学校长实名推荐”政策是国家积极推进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背景下,北京大学所采取的一项人才选拔措施,自政策实施以来便饱受社会争议,一度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公众担心此举会产生“权力寻租”的现象,造成教育不公。“中学校长实名推荐”政策实施的初衷首先在于使大学招生与中学间建立一个信息桥梁,为不同类型的优秀学生脱颖而出而创造机会,其次在于打破“一考定终身”的高考传统,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那政策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在实行过程中是否实现了政策目标,是否做到了政策的公平,这就是文章所需要研究的问题。
  本文以教育政策分析的视角来展开研究,通过查阅丰富的文献来了解中学校长推荐政策的具体情况,另外还对部分政策相关者进行了深度访谈,从不同角色观点出发获取不同信息。文章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提出研究的问题以及关于“中学校长实名推荐”政策的综述,第二部分是阐明高等教育政策的公平价值取向,指出影响高等教育政策公平实现的因素,第三部分是站在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的角度梳理我国高校的自主招生政策,并对大学推荐入学制度作域外考察,第四第五部分运用教育政策分析的方法对中学校长推荐政策作事实分析与价值分析,最后一部分则理性的思考推荐政策的公平性体现以及公平性的缺失,并就政策的优化发展提供几点意见。
  通过研究发现,“中学校长实名推荐”政策在实施的几年中,北京大学积极的探索政策的优化之路,不断为提高政策的公平性努力,为科学的选拔创新性人才努力,政策总体上达到了公平公正。就目前政策的实施规模下,校长推荐政策是可控的,是不易产生“权力寻租”现象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