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失独父母的情感适应历程及干预策略——以10名失独父母为例
【6h】

失独父母的情感适应历程及干预策略——以10名失独父母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一、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理论概述

(五)研究方法

二、失独父母的情绪表现历程

(一)绝望期

1.否认与麻木

2.无尽的思念与空虚

3.难以控制的极端行为

(二)迷失期

1.非理性的愤怒与自责

2.逃离与封闭

(三)重组期

1.回归正常生活

2.组建同质群体

三、阶段性需求

(一)绝望期主要需求表现

1.渴望陪伴与开导

2.重构生命意义

(二)迷失期主要需求表现

1.恢复原本生活状态

2.改善社交困境

(三)重组期主要需求表现

1.经济支持需求

2.照料需求

3.健康需求

四、社会支持理论下的社会工作干预

(一)强化个人功能——重建生命意义

1.直面事实

2.爱的传递

(二)非正式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

1.亲友社会支持

2.同质性小组活动的构建

3.社区社会支持

(三)政策层面

五、讨论与反思

(一)讨论

(二)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声明

展开▼

摘要

作为计划生育政策的响应者,失独父母曾经为这项政策的执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意外伤害无法避免,政策的风险性后果也同样由他们来承担,他们游离于社会的边缘,不仅承受着子女离去带来的痛楚,更面临着老无所依的现实压力,担负着来自身心的巨大考验。他们往往难以依靠自身的力量摆脱来自物质和精神的压力,亟需社会工作者的介入。
  本文从“失独父母”这一主体出发,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搜集10名失独父母的资料并进行深入剖析解读事件发生后他们的情感适应状态和心理变化过程,同时结合相关理论知识首先将失独父母的情感适应历程分为绝望期、迷失期和重组期三个阶段,重点描述每个阶段不同的表现特征;其次结合访谈资料和作者观察到的事实分析每个阶段失独父母最突出的不同的情感性和社会性的需求,包括渴望陪伴、重构生命意义、改善社交困境、恢复正常生活、经济支持和照料需求等;最后在社会支持理论的指导下尝试性的利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提出针对性和概括性的介入策略,从强化个人功能到构建非正式社会支持体系再到政府政策倡导,旨在帮助失独父母顺利过渡到重组期并构建社会支持网络,使其“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