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城市低碳交通实现路径探讨——基于社会—技术转型多重视角
【6h】

我国城市低碳交通实现路径探讨——基于社会—技术转型多重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技术路线

1.3 研究的创新点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低碳交通概述

2.1.1 低碳交通的内涵

2.1.2 低碳交通的特点

2.2 国外研究现状

2.3 国内研究现状

2.4 对目前文献的简要总结

3 MLP理论概述

3.1 场景

3.2 体制

3.3 利基

3.4 相互关系

3.5 基于MLP理论的转型路径

4 基于MLP理论的我国城市低碳交通转型现状分析

4.1 场景压力

4.1.1 环境问题

4.1.2 能源问题

4.2 利基压力

4.2.1 区域利基发展

4.2.2 技术利基发展

4.3 体制压力

4.3.1 公共交通体系

4.3.2 新能源交通体系

4.3.3 慢行交通体系

5 基于MLP理论的城市低碳交通转型评价

5.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和原则

5.1.1 必要性

5.1.2 原则

5.2 评价指标框架

5.3 评价方法

5.3.1 层次分析法

5.3.2 聚类分析法

5.4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5.4.1 具体评价指标

5.4.2 部分指标计算说明

5.5 数据的来源及处理

5.5.1 数据的选取

5.5.2 数据的处理

5.6 实证分析

6 基于MLP理论的城市低碳交通转型路径构建

6.1 第一类城市转型路径

6.2 第二类城市转型路径

6.3 第三类城市转型路径

7 结论和政策建议

7.1 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展开▼

摘要

交通运输业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生活水平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它的高能耗高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带来了一系列能源和环境问题。在当前全球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背景下,低碳交通转型势在必行。低碳交通转型与环境和能源等问题息息相关,是一个涉及多层次、多领域、多涉众的动态复杂过程。本文将社会-技术转型理论的多层视角(MLP)方法引入我国低碳交通转型研究中,基于场景、体制、利基三个层面分析我国低碳交通转型的阻力和驱动力以及体制内多种因素内在的反馈机理基础上,从场景压力、体制压力、利基压力层面构建城市低碳交通转型评价体系以测度我国不同城市上述三方面的相对强度。基于评价结果,采用聚类分析,将选取的28个城市分为三大类,从短期,中长期两个时间维度上探讨了我国城市低碳交通转型路径:转变路径-技术替代路径、转变路径-分裂和重置路径、转变路径-重构路径。在此基础上,从政府政策、交通规划、节能技术和制度保障四个层面提出低碳交通发展的对策。在理论和研究方法上丰富了目前我国低碳交通转型的讨论,突破已有研究的单一性和孤立性,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应用,以期为政策制定者以及其他相关行为主体提供借鉴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