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企业生命周期、融资约束与研发投资效率——来自沪深A股高新技术企业的经验数据
【6h】

企业生命周期、融资约束与研发投资效率——来自沪深A股高新技术企业的经验数据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三节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文献综述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企业生命周期

二、融资约束

三、研发投资效率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企业生命周期模型

二、研发投资存在融资约束

二、融资约束因素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

第三节 国内外文献研究评述

第三章 理论分析和假设的提出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二、融资优序理论

第二节 假设提出

一、研发投资的融资约束存在性

二、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研发投资效率与融资约束

第四章 实证研究

第一节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一、样本选取

二、数据来源

第二节 模型设定、变量选取及样本划分

一、模型设定

二、变量选取

三、企业生命周期划分

第五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总体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第二节 分组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第三节 融资约束视角下的研发投资效率检验

第四节 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的研发投资效率检验

第五节 稳健性检验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完善风险投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

二、规范研发投资信息披露,减少信息不对称程度

第三节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硕士在读期间完成的主要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同时也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但我国研发投资仍显不足。国家的创新依靠着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要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由于研发活动具有高度不确定性,资金需求量大,又缺乏资产抵押,调整成本高,因此企业在研发环节会受到更大的融资约束。理论界对于融资和研发的研究大多从宏观着手,本文以微观视角为切入点,通过实证研究来揭示融资约束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动态考察了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资行为。
  本文先对企业生命周期、投资效率、融资约束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并结合信息不对称理论、融资优序理论等相关理论,从理论上分析了高新技术企业当下所面临的融资困境,这些理论也同时对本文后半部分的实证检验结果分析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在本文的实证检验中,样本选取为2010年至2014年间从沪深两市的交易所上市,并披露了研发费用的高新技术企业,随后按照企业的生命周期对样本总体进行划分,并在此基础上检验在不同企业生命周期下的企业研发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并进一步研究在不同生命周期下,融资约束对企业研发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资受到融资约束的影响,成长期企业相比成熟期企业和衰退期企业受到更严重的融资约束;(2)成长期企业的融资约束加重了企业研发投资不足,而成熟期和衰退期企业的融资约束抑制了企业过度投资。
  结合以上研究结论,文章提出下列建议:由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大部分处于成长期,受到较严重的融资约束,而融资约束又会加重企业研发投资不足,因此企业需要扩展筹资方式,通过筹集风险资金,减轻所受融资约束,提高研发投资效率,以防错过投资回报较高的项目;同时,为了避免因信息不对称问题,造成外部投资者不愿投入资金的局面,企业还需要加强相关信息的披露公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