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模式研究
【6h】

我国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导语

1.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2我国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历程与现状

2.1电力工业结构的历史演变

2.2电力零售市场现状

2.3当前电力市场化改革存在的问题

3我国建立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的意义及其理论基础

3.1建立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的意义

3.1.1零售竞争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组成

3.1.2零售竞争是促进电力改革进程的必要手段

3.1.3零售竞争是促进电力工业技术进步的前提

3.2建立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的理论基础

3.2.1电力行业形成垄断的原因

3.2.2垄断企业政府规制的意义

3.2.3电力工业引入竞争机制的必然性

3.2.4电力工业的可竞争性分析

3.3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3.3.1国外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发展状况

3.3.2电力零售竞争对需求侧管理的意义

3.3.3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的竞争效益分析

4国外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改革的经验与教训

4.1国外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模式

4.1.1英国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模式

4.1.2美国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模式

4.1.3北欧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模式

4.1.4澳大利亚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模式

4.2国外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改革的经验

4.3国外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改革的教训

5我国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模式的构建要素

5.1市场主体

5.1.1售电公司

5.1.2配电公司

5.1.3电力用户

5.1.4独立操作系统

5.2市场客体

5.3交易方式

5.3.1现货交易

5.3.2合约交易

5.3.3期货期权交易

5.4交易价格

5.5交易制度

5.5.1市场准入制度

5.5.2交易合同

5.5.3零售商规制

5.5.4附加条款

5.6市场监管组织

6我国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模式构建及阐释

6.1电力零售市场运营模式分析

6.1.1垄断型运营模式

6.1.2买电型运营模式

6.1.3趸售竞争模式

6.1.4零售竞争型运营模式

6.2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模式构建

6.2.1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建模要求

6.2.2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模型

6.2.3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模型中各要素关系

6.3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模型中电费的组成与计量

6.3.1竞争性电力零售模型中电费的组成

6.3.2竞争性电力零售模型中电费的计量

7我国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模式下的定价方式与风险控制

7.1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模式下的定价方式

7.1.1基于零售竞争的电价理论

7.1.2电力零售商的供电成本

7.1.3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中搁浅成本的计算

7.1.4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的定价方式

7.2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模式下的风险控制

7.2.1差价合同

7.2.2电力期货和期权

7.2.3银行在风险防范中的作用

8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又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网络性行业,是社会公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末,我国电力工业在发电侧引入了竞争机制,标志着我国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的开始。但是,要真正使电力工业走上市场化道路,必须对售电侧体制加以改革,否则“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以消费者为中心”就都是一句空话。 售电侧引入市场机制后,不但是电力零售市场具有竞争性,消费者的权益能得到保证;更重要的是通过电力零售市场的价格竞争机制,迫使发电企业根据反馈的价格信息进行生产经营,最终在发电侧形成降低成本的倒逼机制,从而真正实现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目的。因此,我国要及时进行售电侧的市场化改革,建立竞争性的电力零售市场,通过零售竞争,获得全面、充分的经济效益。 本文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理论对建立我国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的可行性及发展前景做了详尽的分析论证,提出了建立我国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的观点。结合西方发达国家电力零售市场化改革的经验,并在确定我国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构建要素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我国竞争性电力零售市场的模型。论文对与该模型相关的制度、法规以及定价方式和风险控制等进行了探讨,以期能从一个新的角度对我国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产生更全面的认识,从而为我国的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