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区域大气有机污染物容量及总量控制研究——以海宁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为例
【6h】

区域大气有机污染物容量及总量控制研究——以海宁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致谢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总量控制制度发展

1.1.2 总量控制意义

1.2 大气环境容量模式及总量控制研究现状

1.2.1 A-P值法

1.2.2 城市多源模式法

1.2.3 平权分配法

1.3 本课题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3 研究技术路线

2 区域概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特征

2.1.3 气象特征

2.2 社会经济概况

2.2.1 社会概况

2.2.2 经济概况

2.3 污染现状分析

2.3.1 特征污染物筛选

2.3.2 特征污染物现状

2.4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3 模型选择及其应用

3.1 模型选择

3.1.1 AERMOD模型优势

3.1.2 AERMOD模型应用

3.1.3 AERMOD模型简介

3.2 模型清单

3.2.1 污染源参数

3.2.2 敏感点及监测点清单

3.2.3 气象参数

3.2.4 地形参数

3.2.5 网格设置

3.2.6 污染物输出类型

3.3 模型验证

3.3.1 理论基础

3.3.2 验证过程

3.3.3 模型修正

3.4 污染物分布特征

3.4.1 时间分布

3.4.2 空间分布

3.5 小结

4 区域污染总量控制

4.1 基准条件确定

4.1.1 控制点确定

4.1.2 基准控制条件确定

4.2 环境容量确定

4.2.1 理论基础

4.2.2 理想容量估算

4.2.3 实际容量核定

4.3 污染削减

4.3.1 削减方案比较

4.3.2 削减方案可行性分析

4.4 小结

5 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5.1 污染防治总体思路及基本原则

5.1.1 总体思路

5.1.2 基本原则

5.2 污染防治基本对策

5.2.1 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5.2.2 加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5.2.3 积极贯彻大气总量控制政策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论文发表情况

展开▼

摘要

区域大气环境容量研究是科学地制定区域大气总量控制目标、合理利用有限的大气环境容量资源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基于环境容量优化分配,了解大气污染物产生与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布局,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根据海宁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简称农发区)的自然环境、气象特征、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及污染源分布等基础资料,利用等标污染负荷法确定大气有机特征污染物为甲苯和乙酸乙酯。通过比较新旧导则推荐模型,AERMOD更具有优越性及实用性;利用该模型模拟特征污染物浓度值,建立甲苯和乙酸乙酯监测值与预测值的相关曲线分别为y=0.8322x0.826,R2=0.8319;y=0.8546x0.8941,R2=0.7478(y:监测值,x:预测值);其中监测值和模拟值的相关系数均在0.6以上,可知模型对这两类污染物预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应用AERMOD模型分析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甲苯与乙酸乙酯在各敏感点的时均、日均和年均第一高值严重超标,其中甲苯日均第一高值在各敏感点占标率区间为5.83%~479.95%,乙酸乙酯为115.08%~16401.44%,乙酸乙酯相对甲苯污染更为严重。
   根据研究区域周边环境确定控制点,并引入人口密度参数分析各个控制点对浓度分布的敏感程度,其中星星港湾(农发区管委会)最敏感,将该点定义为重点控制点。利用A值法,估算甲苯与乙酸乙酯的大气理想容量,其中12家甲苯排放企业和11家乙酸乙酯排放企业的理想允排总量分别为526.29t/a和65.0t/a,结合功能区面积、企业生产总值对区域经济贡献率和企业清洁生产实施现状等因素,将理想容量分配到各个企业。利用城市多源模型(AERMOD模型)对理想允排量进行核定,保证在基准控制条件下(控制点的污染物浓度每年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天数比例为97%以上)浓度达标,确定企业甲苯与乙酸乙酯的实际允排总量分别为514.09t/a和59.723t/a。比较企业污染现状排值与实际允排量提出强制削减方案;结合区域企业保护政策,提出重点削减方案,鉴于浙江诚信包装有限公司对重点控制点的甲苯与乙酸乙酯污染贡献率均在97%以上,确定该企业为重点削减对象,该企业甲苯低架源削减量为157.25t/a,乙酸乙酯低架源削减量为870.84t/a。对两种削减方案从技术、经济角度进行可行性分析,发现重点削减方案更为合理。
   从全过程控制的清洁生产理念,产业优化布局及总量控制相关政策等方面,对甲苯和乙酸乙酯污染现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最后,总结在课题进展中基础资料收集、实地调查及模型本身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