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交通广播与“可沟通城市”的想象建构——以浙江电台交通之声FM93为例
【6h】

中国交通广播与“可沟通城市”的想象建构——以浙江电台交通之声FM93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社会背景

1.1.2 学理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选题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深度访谈法

1.4.2 案例分析法

1.4.3 文献研究法

1.4.4 比较分析法

1.5 研究思路

2 交通与沟通的同源性

2.1 Communication的释义:交通与沟通

2.1.1 Communication:传播

2.1.2 Communication:交通

2.1.3 沟通与交通的“交集”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2.2.1 有关“中国交通广播”的文献综述

2.2.2 有关“可沟通城市”的文献综述

2.2.3 评价:探索交通广播之于架构城市可沟通性的可能

3 中国交通广播的独特性与“可沟通城市”

3.1 城市化与城市沟通

3.1.1 中国城市化概况

3.1.2 城市沟通困境

3.1.3 交通广播的沟通中介角色

3.2 汽车社会中的城市沟通

3.2.1 中国汽车社会的现状

3.2.2 “车轮救电台”:中国交通广播勃兴的缘由

3.3 中国交通广播的社会合作性:交通职能部门深度介入

4 中国交通广播的价值:由“传播型”媒体到“沟通型”媒体的转型

4.1 负沟通→正沟通

4.2 不沟通→可沟通

4.2.1 沟通政府与公众

4.2.2 沟通公众与公众

4.3 弱沟通→强沟通

5 浙江交通之声与“可沟通城市”的创建

5.1 “可沟通城市”的理想描绘

5.2 浙江交通之声对城市沟通的践行

5.2.1 信息公开化

5.2.2 公共服务均等化

5.2.3 社会预警与应急

5.2.4 社会舆论监督

5.2.5 社会情绪疏导

5.3 浙江交通之声对“可沟通城市”理念的延展

5.3.1 服务意识延伸可沟通的城市理念

5.3.2 公益活动塑造可沟通的城市形象

5.3.3 整频道运作打造无缝隙的城市传播

5.3.4 评价:浙江交通之声的媒介实践充实“可沟通城市”的理念

6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人居环境,但人类往往只关注到它的政治功能和经济价值,而忽略了它作为传播和可沟通环境的社会性。事实上,城市是人类的沟通载体和交际网络,交流沟通也是城市及城市人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样态。
   可惜的是,随着中国城市化战略的快速推进,它不可避免地给城市生活带来了诸多的病态因素,其中最隐性的“城市病”病症无疑是都市人的沟通障碍。由于城市生活方式的变革、都市生活空间的隔绝、网络虚拟交往的频繁,现代都市人生活在彼此陌生、情感疏离的时空维度中。从这个层面来说,城市沟通似乎成为城市的奢求,是一种个遥不可及的想象。这时,以大众媒介为核心的传播活动以沟通工具的角色再度回归人们的视野,它们作为促进社会认同、增强社会凝聚的载体功能也重新唤起了研究者的研究兴趣。
   作为中国特色的媒介现象,中国交通广播的诞生与发展几乎与中国城市化进程同步。而且,当中国绝大部分传播媒介还满足“传播型”媒体的发展现状时,中国交通广播已经开始大胆探索“沟通型”媒体的发展模式和未来前景。
   本论文从中国交通广播的独特优势和传播价值入手,重点观照交通广播对于建构“可沟通城市”意义和作用。为了增强论述的说服力和针对性,笔者还特意选取了浙江交通之声作为典型个案,详细阐明它在信息公开化、社会服务均等化、社会预警与应急、媒介舆论监督、社会情绪疏导等层面的理论和业务探索,以及服务意识、公益观念、整体运作三方面的理念更新,从而证明交通广播已经成为城市移动人群的粘合剂。
   总之,从中国交通广播的视角探讨城市沟通困境的解决之道,既可以为其他媒体的“沟通化”改造提供借鉴和启示,又可以为建构“可沟通城市”提供合理而具体的想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