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影中的城市隐喻和文化传播——20世纪30年代上海舞场文化在电影中的呈现
【6h】

电影中的城市隐喻和文化传播——20世纪30年代上海舞场文化在电影中的呈现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隐喻构建和电影文本中文化隐喻的探索

1.2.2 上海城市文化在电影中呈现的多元性分析

1.2.3 上海舞场及舞女形象的投射

2.城市地理中的舞场

2.1 上海舞场的地理隐喻

2.2 上海舞场建筑风格的隐喻

2.3 小结

3.作为场所的舞场

3.1 作为交际的场所

3.1.1 市民在舞场里寻得了一种室内的空间扩展

3.1.2 女性自由空间的拓展

3.1.3 舞场的物化世界,拉近舞客与舞伴之间的距离

3.2 两性自我的“印象整饬”

3.3 男性欲望的满足和女性自信的获得

3.3.1 男性视野中的乐园,满足了男性的欲望

3.3.2.舞场投射和满足了女性的愿望

3.4 社会稳定的支点

3.5 色彩打磨后的欲望都市感

3.6 看似自由的禁锢

3.7 政治斗争的暗涌

3.8 小结

4.舞场众生

4.1 作为焦点的舞女

4.1.1 身体隐喻:呼之欲出的情欲

4.1.2 旗袍:掩盖不住的风情

4.1.3 烟:空虚的象征

4.1.4 情感隐喻

4.1.5 身份隐喻

4.2 舞客

4.3 舞女大班

4.4 小结

5.舞场内的多元文化

5.1 舞厅文化与多元文化:本是同根生

5.1.1 公共情色文化

5.1.2 追星文化

5.1.3 海派文化:新女性的时尚生活,文人对舞厅的偏爱

5.2 上海舞厅文化与他城文化的碰撞:走不出的“局外人”

5.3 小结

6.“电影——舞场——城市”隐喻体的构建

6.1 电影隐喻和想象的对接:移情和畅想的作用

6.2 “电影——舞场——城市”隐喻体

6.2.1 城市镜像化:舞场作为都市社会缩影

6.2.2 日常性的复归:观者想象中的城市形象与电影的对接

6.3 小结

7.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作为中国近代最早开埠的城市之一,上海早在十九世纪就已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焦点,有关旧上海的野史和风情一直是影视剧制作的卖点,对于上海“十里洋场”形象的持续性书写是电影人对于老上海情结抒发的重要手段。有关城市记忆和市民生活的电影在大屏幕上轮番上演,舞厅一直是其中的一道亮色,也是刻画重点。将旧上海舞厅通过影像的方式在现实中呈现观照,不仅仅是电影人对处于特殊时期的上海城市身份的一种怀念,同时也是电影人在怀旧情怀作用下的反思,借以深入思考舞厅对上海社会、经济、文化形态和市民精神立场、价值取向的影响,也成为电影艺术家在对上海文化的“寻根”之旅的重要一站。
  同时,电影作为城市文化隐喻的一种手段,通过影像的刻画将电影本身塑造成一种隐喻体系,从中构建起关于舞场和上海文化之间的联系,透过镜头将舞场放大到整个城市空间中,又将城市的千变万化浓缩在舞场之中。观影者在知觉系统作用下产生对上海舞场文化和上海城市形象的共情和联想,进而完成了观者想象中的城市形象与电影的对接。
  本文试图在全面考察以20世纪30年代老上海城市形象为题材电影的基础上,对其中刻画的舞厅、舞女等进行系统而深入地分析,揭示出舞厅文化在电影中的隐喻,进而剖析其所呈现的上海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透视舞厅文化变革背后的社会转型和意义走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