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文殊师利现宝藏经》同经异译词汇语法研究
【6h】

《文殊师利现宝藏经》同经异译词汇语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引言

1.1.1 同经异译佛典产生的原因

1.1.2 同经异译研究的价值

1.2 同经异译研究的现状

1.3 语料的选用

1.4 研究方法及版本说明

2 《文殊师利现宝藏经》与《大方广宝箧经》词汇比较

2.1 两经共用的词语

2.1.1 佛教词语

2.1.2 一般词语

2.2 两经有对应义的词语

2.2.1 佛教词语的对应

2.2.2 一般词语的对应

2.3 两经无对应义的词语

2.3.1 《文殊师利现宝藏经》中独有词语

2.3.2 《大方广宝箧短》中独有词语

3 《文殊师利现宝藏经》与《大方广宝箧经》语法比较

3.1 《文殊师利现宝藏经》与《大方广宝箧经》虚词比较

3.1.1 代词比较

3.1.2 语气词比较

3.2 《文殊师利现宝藏经》与《大方广宝箧经》句法比较

3.2.1 被动句比较

3.2.2 判断句比较

3.2.3 疑问句比较

4 《文殊师利现宝藏经》与《大方广宝箧经》互校

4.1 误字

4.2 脱字

4.3 倒文

5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以西晋竺法擭译《文殊师利现宝藏经》和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大方广宝箧经》两部异译佛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经的比较研究,描绘了各自的词汇构成面貌、语法使用情况,解释了部分语言现象在佛典及中土文献中的演变情况,最后利用同经异译材料进行校勘,说明了同经异译材料在汉语研究中独特的语料价值。
  全文主要分为四章:
  第一章介绍了同经异译产生的原因、研究价值和研究现状,接着说明了选择这两部佛典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从三个方面描绘了两经的词汇面貌,以个别词语为例,说明了两位处于不同翻译时代的译师在词语使用上的特点及词汇的演变历程。
  第三章从虚词和句法的角度,对两经的语法现象进行了对比,说明了语法在译经中的稳定性及其演变发展。
  第四章利用两部异译经来互证互校,纠正了经文存在的误文、脱文、倒文等文字讹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